4月27日,展覽策展人布魯諾在記者會上介紹克勞德·莫奈的作品《睡蓮》。
「法國五月」其中一項節目「他鄉情韻——克勞德/莫奈作品展」正在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如果不是睇畫展,近年很少機會來到沙田,也是第一次經過車公廟火車站,不過我們不是搭火車,而是坐巴士過來。
對繪畫毫無認識,只憑觀畫時所見。油畫來自西方,顏色使用豐富,在攝影還未發明之前,以圖畫記錄了當時的人物與這個世界,包括風景萬物。
中國的水墨畫用色不多,主要是黑色,有時或有紅黃,甚少用藍,一深一淺一遠一近,那時想中國的景物是否如此?但當走入湖南深山桂林風景,在一片煙霞之中抬頭一看,眼前景色確與畫相同。
油畫歷史也不短,由文藝復興至現代,從巴洛克至寫實至印象,較近代的繪畫對我們來說較易欣賞,就算不懂內涵也可以只看畫家利用畫筆將當時所見一刻畫了下來。至於印象派,我們只知將一天或四時的光影變化色彩轉換濃縮在一幅畫內。
莫奈所畫諾曼第和布列塔尼一系列的畫,正是今天在法國鄉郊所見一模一樣,也許缺少的是畫中豐富的顏色與四時不同的光暗。至於巴黎的鄉郊,展現出隆冬將盡或春天來臨的歡欣。倫敦與威尼斯,畫中所見給今天無論是顏色運用與角度取捨都定了調,連焦距的變化都給了全新認識與審美標準,至於「睡蓮」,相信最為經典。
除了中間圓形一幅向文藝復興時代致敬,另一幅荷塘之下中間透出一大片白,畫家從平靜的水面中看見天空的反映,利用顏色向觀眾展示高超的技術與觀察入微,畫中看不見水面,卻又感覺那是水面的反映。
在正常距離睇油畫覺得畫得很靚,近看卻是一橫一豎深淺的顏料,除了用畫筆,有些甚至用上批盪方法,令顏料凸出於畫布,觀賞時更有立體感覺。
今次展覽最喜歡的幾幅,包括倫敦國會及橋與威尼斯,其中一幅以火車為主題,遠處的山景已變得深色,灰白的煙霧已掩蓋天空餘下的蔚藍,預見了工業革命來臨所帶來的代價。
============================================
感謝 MK110 提供以上資料
MK110的網誌: http://mk110.blogspot.hk/
============================================
香港文化博物館
G-fit
柬埔寨施漢諾親王皇宮
龍頭山公園
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
跑馬地馬場及香港賽馬博物館
Hello Kitty登陸濟州島 主題樂園
許士芬地質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