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觀劇報告(二) – 袁崇煥之死

Catherine 於 2016-07-01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200

分類:

這是2001年我大學年代寫下第二篇的觀劇報告,暫時只找到兩篇,究竟還有沒有寫過第三篇,其實我也想不起來了。

————————————————————————————————————–

“一個比故事更引人入勝,比故事更似故事的真人真事",這是我對<<袁崇煥之死>>一劇的感覺。現在是什麼年代了?還有守墓這一回事嗎?現代人連清明重陽去掃墓也開始變得可免則免了,何況是守墓?除了浩南山雞,這年代還有義的嗎?

編劇差不多用了六成的時間說佘家的故事,四成的時間說袁崇煥的故事。佘幼芝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值得寫,守墓並不是什麼一回事,如非需要政府的資助去修墓也不會如此高調,故她不斷地提醒編劇只是寫袁將軍的事好了,不用提佘家。但是,對於觀眾來說,看佘家的故事,比看袁崇煥的故事有趣得多。首先,對於袁崇煥的事蹟,大家都應該略有所閒,而且,古今中外被謀害的忠臣實在不少,故此,吸引力不算很大。相反,能夠義無反顧地為一個無血緣的外姓人守墓三百七十多年的,卻可能只得姓示的一家。現在一半袁一半佘的說故事,反而覺得好像兩邊也未能寫得完滿,尚欠一點東西似的。由於這個故事主要是由袁崇煥的忠,帶出佘家的義,編劇想寫的是佘家,故此,我覺得佘袁的比例可以是七三甚至是八二。

過去的三十多年來,佘幼芝和焦立江一直守著袁崇煥將軍的墓。袁將軍的墓在文革浩劫中面對紅衛兵的破壞,又被學校與住客欺凌。佘女士不斷東奔西跑,要求政府維護墳詞,她與她的丈夫更曾因守墓的事而鬧離婚,幸好其丈夫最後都能了解她的心情。此故事實在令觀眾有很多反省的機會。究竟什麼是忠?什麼是義?到佘幼芝這一代,在這經濟起飛的年代,儘管歷盡鞎辛,她仍堅持祖訓,守著袁墓。究竟這是忠義?還是愚孝?我不知道佘女士的前人是因為忠義還是因為愚孝而去守墓,但我能看出佘女士本人則是因為一個"義"字而繼續祖先的遺訓。因為在演後座談會中有觀眾問及她的兒子會否繼承她去守墓,她的答案是如果兒子真的很尊敬袁將軍,她當然很贊成;但相反如果他的兒子是為了利益而去守墓的話,她寧願自己是最後一代的守墓者,因為她覺得如果並非真心去守墓的話,是一件上對不住祖宗,下對不住子孫的事。

片中的道具大都很漂亮,唯獨劇中利用排球扮作袁崇煥的頭,實在有點兒看不慣。佘義士攀上樹下拿下袁將軍的頭,並拿回家中後園埋葬,本應是十分驚險的舉動,但是此幕演出起上來一點也不驚心動魄,只像打排球時不小心打了上樹一樣。如果可以利用其他東西,或不會讓觀眾一眼就覺得這是排球不是頭就成了。

可能由於編劇想將現代與古代的氣氛有所分別,故此,在此劇古代部份以很多舊詩古文為對白,使古代的片段更有美感,但是,對於一般的觀眾來說,此劇的對白實在是略為艱深,尤其是在那場明朝的古裝戲,描述崇禎皇帝遇鬼的時候,全部對白都是文言文。由於該場戲很著重於描述袁崇煥如何精忠愛國,觀眾卻聽不明白,實在可惜。要知道現在的人對於文言文理解已經較弱,而且聽文言文比看文言文難懂十倍,假若可以加設字幕,或者將文言文改為文雅的白話,使觀眾能更明白故事的內容會更好。

我非常欣賞<<袁>>劇的佈景,非常漂亮,而且能夠善用舞台的長、濶、高,所有的空間都用盡了。例如開始時第一墓描述佘家一代一代把守墓的義舉傳下去時,前面有很多子孫在墓前掃地,後上方就有人在高處不斷地將蠟燭一個傳給另一個,場面非常感人。此劇雖然經常出現時空交錯,一下子是現在,一下子是文革時期,一下子卻變成明末的時候,佈景的一上一落,節奏可是十分明快的。可惜在舞台管理上的一些小項目卻有不少瑕疵,例如在崇禎遇鬼的那一場戲,本來以綠燈照射著演員的臉,增加恐怖的效果,可惜那些燈常常也追不上演員的動作,結果燈有燈移,人有人動,互不相關似的。另外,很多時候前台在演戲的時候,後面已不斷地在更換佈景,可惜此次演出多次讓觀眾看到搬運佈景的人影,破壞了美麗的舞台。

此劇的服裝,尤其是古裝部份,非常漂亮。雖然,衣服的設計並不是該年代流行的服飾,但是,只要能表達舞台上的美,我覺得此舉實在無傷大雅。另外,太監服飾的設計好像西方的小丑,雖然表面看起來一點都不像太監,但是想深一層,一班太監在魏忠賢面前阿諛奉承,努力逗魏忠賢開心,活像小丑一樣。有人批評為什麼要扭曲紅衛兵,導演解說這是將他自己心目中的紅衛兵演繹出來,其實何止是導演心目中的紅衛兵,佘家眼中的紅衛兵相信也是如此。

在每場結束後的演後座談會,真正的主人翁佘幼芝及其丈夫焦立江都有出席,並親身解答觀眾的問題。他們兩位能夠親臨劇場,無疑是令觀眾的熱情進一步提高,明報專欄作家石琪,甚至認為將戲劇、真人和即興討論三結合,超越了戲劇,增添了虛實對比和互動的交流,少數沒有留座的觀眾,其實並沒有看完"整體演出"。可是,我對他此種看法卻有點不認同。固然此舉能讓觀眾對此事件有更多的了解、更深的體會。但是,我覺得沒有參加演後座談會的觀眾也有其幸福的地方。他們腦每內佘幼芝、焦立江的形象,就是歐燕文、馮祿德的形象。他們不會被真正的佘幼芝、焦立江的形象取代。當觀眾看到真正的佘幼芝、焦立江以後,就會覺得歐燕文、馮祿德是假的,亦從而令觀眾也覺得此劇也是假的。當然,觀眾本身就已知搬上舞台不是真的,但演話劇就是要讓觀眾覺得此情此景是真的,演後座談會被劇場以外的真事事件所凌駕,對於此劇有點反效果。

Comments

comments

感謝 Catherine 提供以上資料

Catherine的網誌: http://www.wufamilyblog.com/~catherine/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795224

全部攻略 2152

全部回應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