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菜真的惹味吸引, 下星期出發泰國之前, 先在香港來一轉! 當中更有泰東北菜式, 好有特色~
Soi 18的裝潢富泰國色彩, 大象是泰國的icon, 已有兩隻在門外迎接我們啦~
一進店, 火紅色椅子及木色枱讓人感到很和暖, 這不就是泰國給遊客的感覺嗎? haha
佛教之國, 於泰國不難買到佛手形擺設, 我也有一件木色的. 這般的擺設很有藝術感.
本想點椰青, 三色冰之類, 但看到木瓜奶沙冰, 立即轉軚, 因我很想念中學時每天放學都喝一杯的日子.
份量超多, 高於杯口, 所以侍應一端來就要立即啜幾口, 雖然是沙冰, 但不會凍到震, 口感綿滑, 木瓜和奶味各佔一半.
吃泰菜怎可不吃泰式鮮蝦刺身呢? 一碟八隻, 蝦身實淨, 沒有感到雪味, 佔青醬吃最滋味, 當然要辣的話, 順勢就把蒜片及青辣椒及紅辣椒一併吃.
18巷拼盤, 也是吃泰菜必點, 不知何解, 或許覺得拼盤有齊幾款小吃, 像mini buffet, 每款都吃到. 春卷、粟米魷魚餅、魚餅、蝦餅及豬頸肉, 全都很惹味.
但論最好吃的一定是豬頸肉! 烤味夠, 肉質爽, 沾豬頸肉汁吃更是一流! 而軟身的炸魚餅混入香茅碎及其他調味料, yummy!
接下來三款泰東北菜, 明顯跟以上的泰國菜有分別. 泰東北特色Nheam豬軟骨, 相信沒有在很多餐廳可吃! 配料一份份放在碟上, 碟中央的是豬軟骨.
隨自己口味挑選花生、乾葱、青椒、薑、青檸放在生菜包, 再加入豬軟骨, 所有材料混合起來, 用兩個字來形容, 必定是爽口! 豬軟骨本身沒辣味, 但薑及辣椒等五味食物, 帶給味蕾小刺激.
個人認為青檸是必須加入, 要的就是那份清新及青檸皮的甘澀.
泰東北燒牛扒青木瓜沙律配糯米飯, 誰是主角? 對牛沒有特別喜好, 所以沙律才是我的首選, 微酸的醬汁, 很醒胃的一道菜.
而燒牛扒則是用了和牛, 燒味濃郁, 外層熟透而中央部份為五至六成熟, 肉質嫩稔, 雖說建議與糯米飯伴著吃, 但淨吃這塊牛更好味.
泰北手打辣腸令我想起那年在清邁吃到地道的、一餅餅的手打腸, 味道完全一樣! 冬蔭功味的腸切片, 一小塊已經好辣.
同樣, 也是以生菜包著吃, 配料有好幾款, 但泰藉店員告訴我們正宗吃法, 只是放蒜片及葉, 當然乖乖跟從, 辣腸本身已好夠咸和辣, 真的越少配料越好~ 不過口味這回事又主觀的, 喜歡加乾葱和薑也可.
每次去泰國都會吃泰式海南雞飯, 貪其已去骨, 每咬一口都不需顧慮牙齒碰雞骨. Soi 18的泰式海南雞我認為是當晚印象最深刻的, 因皮爽滑肉嫩, 好有興趣詢問廚師是如何烹調出來.
依然回味這雞件, 雞油香, 令伴碟的芥蘭都十分美味可口.
多人一起吃飯就是可吃多些, 點的菜式亦可誇張些. 例如泰式燉花膠. 不要誤會這煲是翅, 純是燉花膠, 偶有數簇蟹肉.
兩件大大塊的花膠是滋陰兼補骨膠原, 花膠燉得不錯, 眾所周知, 花膠從乾扁一片發至軟身也頗為需時, 滑溜溜的, 好好味; 湯羮稠度剛剛好, 吃罷, 喉不感乾涸, 加數滴醋吃, 更能提昇鮮味.
甜品是由泰藉師傅主理, 喜歡暖暖泰式千層糕的軟糯, 陣陣椰香味很誘人.
泰式香芒椰汁糯米飯, 芒果香甜, 黑糯米比白糯米有硬度, 沒有重重麵粉味, 但當椰汁拌勻白糯米, 已經互相補足了.
今晚的菜式全都很合口味, 下次朋友聚會不需左揀右揀了~ ~
================================
感謝JannisT提供以上資料
JannisT的網誌: http://www.openrice.com/zh/gourmet/reviews.htm?userid=233167&city=hongkong
================================
18巷泰國餐廳
Italian Tomato Café (馬鞍山店)
嘉美軒精細潮州菜
彩晶軒 V Cuisine (荃灣分店)
Fish & Chick (西環店)
欣圖軒 Yan Toh Heen
恆河咖喱屋 Hin Ho Curry Restaurant
大戶屋 Ootoya (太古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