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梨木樹-龍門郊遊徑-松樹徑-禾秧山-大帽山-梧桐寨

山水小組誌 於 2016-10-09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465

分類:
今日重陽節,當然要登高了。要登高,便要上全港最高的山。昨日天文台還預測有雨,高地有強風。熱帶氣旋艾利已向東遠離香港,今早已天色好轉,正是登高的好天氣。想起零七年師傅帶我們從松樹徑上假大帽之後,便再沒有走過這條路,那就再走一次吧。於是在梨木樹集合,先上龍門郊遊徑再算。今早陳生帶來一位朋友,出隊共十人。

 從梨木樹起步,有多條路線上龍門郊遊徑。為節省時間,當然不會去菠蘿壩那邊上。起步便朝城門道方向走。過和宜合道後,陳生帶我們走左面,不上城門道,轉向可風中學旁邊的和宜合里。








和宜合里是一條掘頭路。到路盡頭,接上石級,經過一些寮屋。























上完石級,進入寮屋範圍。我們未到過那裡,只跟著綠色欄杆路前行。





開始有狗歡迎我們了。不過大部份都是隔著鐵網,大家相安無事。




















多拍幾張照片,因為日後未必會走多一次。








這裡種滿果樹。住在這山坡上,總有一點空地,誰不種些果樹呢?








過了這條禾梨坑下游的臭水溝,有路上引。雖不知位置,但向上走,總會接上引水道。到引水道,便找到上龍門郊遊徑的路徑。

















到引水道了。








這就是穿越的路線。引水道出口就在禾梨坑附近。向前走不遠便到了。走這條路,真的較走和宜合村快。

















剛起步上山,便是一條頗崎嶇的路。從引水道上龍門郊遊徑,然後上相思林徑,之後便上禾秧山,最後才到大帽山車路。這是第一段,當熱身。








這位隊友以為下雨天,便會走水泥路,於是穿了短褲。想不到會經過這些草叢,希望不會被草割傷腳吧。





























十七分鐘左右,便到龍門郊遊徑。前面這幾個當然不用十七分鐘啦。


上到龍門郊遊徑,我們轉左,目標是禾秧山向南伸延下來的主脊。





沿龍門郊遊徑向西走。走平路當是小休回氣。








我們應是在一個轉角位置,向著電塔轉右上山的。不過大家好像還未回氣,而且那條路兩旁的草頗密,那就再向西走多一會,走另一條路上山吧。











錯過了那條路,隨著龍門郊遊徑轉向西北,已到了大圓石澗的澗谷,山下已見圓玄學院。








  





























兜了很遠的路,終於來到松樹徑。





這條路寬闊易走,何況大部份隊友未走過,走遠一點也值得。





從地圖看,我們多走了一公里路,才到松樹徑。




這位隊友領前,多高興!








 


走完石板梯級,接上較滑的泥徑。








樹木漸稀疏,快走出樹林,走上山上的草坡。











出了樹林,讓大家看清今天的目的地。上登那麼久,花了那麼多氣力,原來走了還不到一半路。大帽山頂的雷達站離我們很遠很遠。








對面是川龍響石墳場。本來想由川龍起步,走少一半路。不過今日重陽節,還是避開墳場的人潮好。





未到相思林徑,還要「捱」上這段山坡





上到這塊大石,小休等後面的隊友。大石四周沒有什麼遮擋,坐在石上,享受難得的秋風。











上面便是禾秧山。


大帽山頂在禾秧山後面。








在這個高度,近處的走私嶺、金山已在腳下。

















接上相思林徑。相思林徑的西段似乎已被漁護署放棄了。多年前路口已設警告牌封路,破爛的指示牌也沒有人修理。











上禾秧山的路在指示牌後面。過了入口旁的幾棵樹,整段路都在草坡上,景觀開揚。





























上到幾塊大石的當風位置,又要停下來吹風。雖然昨天才除下風球,今早山上其實風速不大,在山谷位置甚至有點悶熱。











左方應是七重岩的其中一個石林。我們不會攀岩,所以只是遠觀。



































到稍平緩的位置。她們眼尖,看到這塊肥豬石。












































山上有很多奇形怪狀的大石。我們只在路旁匆匆走過,沒有細心觀看,當然也說不出什麼形狀。





她們只對這些芒草有興趣












































看不出這堆石像一隻龜

















前面是禾秧頂石林。
























































過了禾秧頂,大家有點累。於是找一個不當風的位置小休,吃點東西補充體力。








這裡離大帽山的車路不遠了。小休一會,立即起步,早點登上山頂,之後便輕鬆地下山了。











爬上最後一幅草坡,走上車路。














妙玲在這裡離隊,一個人落山回家。




















向上走不遠,已到山頂的禁區閘口。  


閘口前是路面,有一隻螳螂,自然又引來一群人圍觀。





過了閘,便是下山路。這時盤算回程的路,有兩條路線選擇:車路盡頭落梧桐寨,或是沿麥徑直落鉛礦坳。











終於遇到一群野牛。


這隻牛連路牌也舔了,好像很餓。但其實這群牛對我們的食物一點興趣也沒有。

















最後決定轉左落梧桐寨。陳生原打算經鉛礦坳回沙田,不過最後還是跟大隊,一齊落梧桐寨。





已有五年未走過這條路。雖然不會有什麼變化,不過走一次看看也好。麥徑走得太多了





























未到分义路前,這段路還算易走。








 


 





來到分义路口,時間已到一點鐘。未去過梧桐寨瀑布的隊友,當然想轉右走一趟。不過大家走了半天,體力消耗不少,要走濕滑崎嶇的路下山,可能會太辛苦了,所以最後還是走另一條路。下星期日才開線上梧桐寨。











從分义路口開始便要不斷向下走,坡度很大。半小時內不斷走下梯級,雙腿真的很累。














 











稍平緩的一小段之後,又是無盡的梯級














半小時後,回到主徑。








終於完成了!




















到梧桐寨村口。不走車路,走村徑直接出林錦公路









































 








兩點鐘到林錦公路。從大帽山頂走到這裡,需時一小時四十五分鐘。


照例去大埔運頭塘那間酒家吃飯。








今早上落超過一千米,走了五個多小時。吃這點東西不算過份吧?







============================================

感謝 山水小組誌 提供以上資料

山水小組誌的網誌: http://sansuiteam.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新晉探險員
簡介:

累積瀏覽 357180

全部攻略 244

全部回應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