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灣華廈邨,前身是港英政府1950年代興建的柴灣徙置工廠大廈。
經過兩年多的保育改建工程,H型工廠大廈「煥然一新」成為公共房屋:華廈邨華欣樓。建築面向利眾街和吉勝街的外牆仍然保留「柴灣工廠邨大廈」的油漆字樣,H型大樓的結構也沒有多大改動,相信附近的街坊從外觀上還能憶起工廈的舊模樣。
然而,這個活化項目在社區保育和紓解房屋需求,似乎沒有發揮作用,甚至出現兩面不討好的情況;同時再次暴露香港政府狹窄的保育視野和落後的政策思維。
由於屋邨需要符合一定的建築保育要求,於是華廈邨的租客不能改動單位間隔,牆上不能上釘子,而且改裝後的單位沒有對流窗的設計,只能靠露台通風,各種入住限制比其他新建公屋多,不少申請者拒住搬遷到華廈邨。半年過後,新住戶的數目依然少得可憐。
另一方面,屋村與社區保育的連繫非常薄弱。公眾能夠參觀建築保育的地方,除了大廈外觀,只剩下地面庭園的歷史相片展示廊,以及中央走道陳列昔日的工業產品,全部是從柴灣工廈搜集得來的塑料玩具、木製手作和活版印刷工具等等,以博物館藏品的形式展示。既然跟放在博物館差別不大,大家應該想想保留整座建築的意義何在?整個活化項目有充分發揮歷史建築的空間和價值嗎?
華廈邨的地面店鋪鐵閘繼續採用舊式風琴鐵閘設計,鐵閘上面刻有花紋與「柴灣工廠邨大廈」字樣,挺有復古的味道。但是屋邨入伙已有半年,只有一所食店開業,其他店面仍然放租,一點裝修的動靜也沒有,天黑過後十分冷清。
活化之前聽說這些店鋪有意計劃出租給打算創業的青年人。可是街坊傳聞一個面積不大的店鋪,月租港幣也要數萬元,租金定價較為高昂。若然這是真的,似乎難以鼓勵資金不多的青年去創業。
樓上住房部分保留開放式的走廊設計,整座大廈共有187個單位,政府預料能夠容納600個住戶。然而,改建工程一直遭受外界質疑,因為百多個單位數目根本對紓緩長年輪候公共房屋的問題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而且改建一個單位的成本比興建一個全新單位更為昂貴。
說到底,把這座舊式工廈改裝成公共住房是否物有所值?現在能夠達到社區保育的意義嗎?
面向內庭的露台裝上密密麻麻的窗花,給人住客被囚的感覺。加上保安需要,一般外來訪客是沒辦法進入樓上的住宅部分,不能參觀工廈原有的內部結構,拒人千里的保育設計概念,大大減低了保存歷史古蹟的原有意義。
華康邨就在柴灣鐵路站旁邊,交通便利,但是部分單位與架空路軌近乎處於同一水平的距離,當然會產生一些噪音困擾。早在改建計劃開始之前,不少街坊都質疑這個地段是否適合規劃作住宅用途。
工廠改建住房是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提出的方案,到底當年實行這項政策是不是考慮周全?長官們有沒有充分理解歷史保育的意義和可行價值?或是純粹是長官意志支配,好大喜功,滿足建立自己的豐功偉績,忽視社區的真正需要呢?
地面庭園是一個公共空間,兩旁展出多張歷史圖片。可惜這裡的休憩設施不多,也沒有提供足夠的空間讓附近街坊聚集和舉辦一些社區活動,或許是怕噪音騷擾住戶。
但是,這一點已經突顯政府多年來推行保育活化的不思進取,長官意志主導的問題。如果這座建築保育過程經過充分的地區諮詢,肯定不會出現目前有房沒人住的問題。
我覺得這個空間用作社區服務、長者聚腳點,或許對人口不斷老化的港島東區更為實用。甚至把建築活化成手工藝創意聚集點,不只分租給想創業的藝術青年,也可以邀請一些老師傅開班授徒,讓新生代認識一些快將失傳的民間手工藝技術,造到文化傳承,而且把新創意注入老手藝,或許能我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工廈能夠開設這類型的手工藝Workshop,其實十分配合周邊工廠區的新發展,因為過去幾年不少創意藝術產業已經進駐柴灣工廈,但業界缺乏一些貼近社區大眾的展示場地。
保育項目雖然未盡人意,讓人有點失望,但是居民能夠提出一些可行的改善建議,積極參與,不要浪費華廈邨這個寶貴的保育公共空間。希望政府檢討目前的歷史建築保育政策,多聆聽專家和街坊的想法,請擺脫舊式的官僚思維,保留古蹟不代表浪費土地的發展空間,加以善用,反而促進社區發展。
庭園展出的歷史相片十分珍貴,平日吸引不少路過的街坊駐足觀看。
1950-60年代的柴灣是新發展區,圖中是當年新建的柴灣徒置區,位置是今天的環翠邨,後方的山路是通往現在歌連臣角墳場的連城道。左下方正是柴灣工廠邨大廈,即現時的華廈邨。
柴灣工廠邨的原地是客家人聚居的成屋和藍屋,圖中看到村落附近的土地曾經開發成為一些小型工場,其後政府收回土地規劃發展興建多層工業商廈。這是徒置工廈當年新建成的模樣,算是柴灣新發展的地標。後方是柴灣徒置區(即柴灣邨)
1970年代柴灣進行大規模的填海造地工程,漁村形象逐漸消失。左方是興建中的漁灣村,右方山區能夠看到今天依然存在的張振興書院,附近的寮屋區已經在80年代全面清拆,成為今天的東區走廊和柴灣公園的一部分。
華廈邨的中央通道是歷史展覽區,部分空間利用櫥窗設計,擺放昔日香港工業產品,很多是從柴灣工業大廈搜集得來。
對於1950-60年代出生的朋友來說,看到這些工業製品一定勾起不少珍貴回憶,見證香港經濟發展騰飛的黃金時代。
當年的孩子除了努力讀書出人頭地,改善家庭環境,很多都要「一家大小穿膠花」,幫媽媽做一些手活加工,幫補家計,努力多賺十元八塊,一家人可以生活好一點。這些工業製品是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玩具製造業曾經是香港四大工業之一,塑料玩具產品行銷世界各地,出口量是世界第一。相信帶自己的祖父母和父母輩來參觀,他們看到這些展品,無數回憶湧上心頭,娓娓道來一段段難忘的童年故事。
柴灣華廈邨(前身為柴灣工廠邨大廈)
地址:柴灣吉勝街2號
============================================
感謝 竹仔Bamboo 提供以上資料
竹仔Bamboo的網誌: http://everydaymarkyourlife.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