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3)(下) 2015-10-3
住宿:Betta Campsite & Gas Station
行程:Solitaire —> Sossusvlei —> Betta
行車里數:320km
吃過早餐,開車繼續前進,到達一個停車場,而停車場前方還有一條十分鬆軟的沙地路面,但有標示說明,只有四驅車才可駛進,否則可以將車輛停泊此,並乘搭接駁車輛內進。
一駛上沙地便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將汽車調節到「慢速四驅」功能,並跟隨前車留下的車胎痕跡小心翼翼地駕駛。希望不會像早前在獅子群旁被困沙地,而需要別人救援。
對於甚少越野駕駛經驗的香港人來講,這段路難度十足,好不容易才到達Dead Vlei的入口。根據標示,步行1.1km就能到達景點所在。看看手錶,原來已是中午時份,烈日當空、酷熱難當。剛才行上沙丘已消耗了大量體力,曾經想過今天就此打住,留待明天再來。可是一想起剛才駛經鬆軟的沙地,就不想再挑戰此等惡劣的路面了。只好硬著頭皮,取出昨晚在住宿購買的探險帽,但以凌亂見稱的港女,找不到一直帶開的闊邊帽而發脾四,我都無佢咁好氣,當然讓比佢戴啦,我自己戴返頂鴨咀帽。(港女按:最後發現攝咗喺後座某處。)
於酷熱、刺眼的沙漠中行走,都幾難頂。四周都是沙丘,難以辨認前路,只能靠迎面走來的遊客作指引。
很多遊客都是一家大細來玩,大概就是外國小朋友能獨立生活的原因。長大後經常去四處遊歷,身邊有些已有下一代的朋友,不時問我有什麼目的地推介,我通常跟他們說一些比較原始、純樸的地方,他們的回覆通常是:
「你看見那些是外國家庭吧!」
「我地香港人唔得架!」
「無遊樂場小朋友無興趣的。」
我通常都回應:「其實大家也是人,不要妄自菲薄。外國小孩也不是超人」。至於小朋友熱愛遊樂場,我覺得都是家長的責任,所以我經常話我細妹,唔好成日帶個女去一個小時車程的迪士尼,反而十分鐘的濕地公園就無去過。
|
外國人帶同幾歲小朋友進入沙漠死亡谷,他們是否超人? |
翻過一個沙丘後,咦!下面一片乾旱之地的枯樹,不就是神奇照片所在之處嗎? LP一直提及Dune45有一棵樹很出名,能經常於雜誌上看見,難道就是剛才看到的樹嗎?這裡的特別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但LP沒提過Dead Vlei有神奇景象喎。雖然不是最佳拍攝時間,未能效法外國高人拍到夢幻一刻,但這裡獨特的神秘感並未受時間所限。
|
咦! 原來我要影的神奇照片係呢度呀! |
|
蜥蜴枯樹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之認識「死亡谷」:
取自http://www.nownews.com
『死亡谷』(Dead Vlei)是指乾涸的沼澤或湖泊。它是位於納米比亞蘇索斯維利鹽田裡的一片令人驚嘆的白色黏土窪地的名字。對於這一奇觀的形成,已經有科學的解釋,但更多的人寧願相信神話:兩個天神在激戰,其中一方毀滅了另一方,並詛咒這一地區從此失去生機。
位於納米比亞-諾克盧福國家公園裡的這片沙岩地形周圍聳立著世界上最高的沙丘,大約高達350公尺;其中一座高近400公尺的沙丘名叫『大老爸(Big Daddy)』。它的黏土外層可能是在特薩查布河(Tsauchab)流經此地,發生洪水時形成的,駱駝刺在淺水處生長,牠們喜歡沙土。
接下來的氣候變化導致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900到1000年前,這裡遭遇嚴重旱災,沙丘移向這片沙岩,阻斷了河流流入死亡谷的必經之路。地下水被消耗一空,樹根失去了維繫生命的條件,更糟糕的是,這裡的常見的降雨也不復存在。樹木慢慢死去,變乾,毒辣的陽光將其烤焦,使它們的外表變黑。沙丘變成橙紅色,看起來像生鏽了一樣。
經過一輪拍攝,便沿路回停車場取車離去。一直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就是汽車被困沙地。。。只見後車胎陷於鬆軟的沙地中,就算關閉了車上的ESP(防滑標誌)功能,後胎仍然空轉,不一會還嗅到輪胎的燶味,車胎更越陷越深。於是取出車上的泥剷挖掘泥沙,雙手起水泡還未能逃脫。此時一輛接駁車經過,司機便落車協助,難得有機會搵外快,他任由我開價,我開了約港幣一百元的當地錢。他雖然嫌少,但仍然協助。看見他三扒兩撥,找一些枯枝將胎氣放氣,放到約1/3,接著在車尾輕輕一推,便輕易令車輛走出困境。我茅塞頓開,應該是坦克車原理吧?咦!好似最初取車時,租車職員也有提及,只不過當時太多事要記,這個環節剛好忘記了。脫險後,我也把相當於$150港幣的當地錢給予該司機,當是上了寶貴一課。我們生活在路況一流的香港,這絕對是難得的經驗。
由天都未光,玩到下午3時,是時候離開了。駛離沙漠範圍,到達油站入油及加回胎氣,順道在油站醫醫肚。臨走前補給一些物資,也買了一隻傳統的音樂CD,是油站職員的推介呢!
|
離開了沙漠園區都有攝氏38度,不知道剛才死亡谷又有幾多度呢? |
食飽後沿C27爛路繼續行程,播放著剛買來的傳統音樂,於非洲原野駕駛真是賞心樂事呀~ 一路無事,去到一條小村,分心留意有無住宿之際,突然發現車身傾斜,原來後右車轆已到道路邊緣,好在救車成功,無反到車。(港女按:沿路無乜車經過,反咗都唔知幾時先有人發現。)
|
這住宿看似幾特別 |
|
上:途中遇上另一種羚羊 下:納米比亞最常見的羚羊 |
|
這種雀巢不得了!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之認識巨型鳥巢:
(取自http://baike.feizhou.net/view/947.html)
该鸟巢的搭建者是织雀科的拟厦鸟。这些麻雀大小的鸟儿先用不同种类的小树枝编织鸟巢,然后用草、羽毛和棉花球划出一个个隔间。每个隔间都有单独的入口。一般一个隔间里会住三到四只鸟。
在寒冷的冬夜里,平原上的温度会降至零下,最冷的地方达到零下20华氏度(约零下28.8摄氏度)。而鸟巢隔间里却非常温暖,温度有70或75华氏度(约21或24摄氏度)。
在炎热的夏季,由于远离鸟巢顶部,避免了阳光照射,隔间里非常凉爽。水也有利于维持温度平衡。除此之外,隔间的入口在底部,能防止鸟儿被飞翔在鸟巢上空的老鹰捕食。
但是,完美的鸟巢也会吸引入侵者。非洲秃鹰经常在鸟巢上空盘旋,红头雀会在隔间里生儿育女,侏儒猎鹰则会住进鸟巢,然后吃掉隔间里的鸟。此时,拟厦鸟们会将入侵者团团围住,不停地高声鸣叫发出警告。
今年夏天,鸟巢在雨季浸满了水,重量大大增加,将支撑它的大树压垮了,鸟巢的一部分也随之损毁。但大树的其他枝干仍支撑着鸟巢。一些拟厦鸟转而将鸟巢搭建在了电话线杆上。
所以這些巨型鳥巢,破壞力也很驚人的!
後來到達一個地圖只顯示了Betta Campsite & Gas Station的地方,既是油站也是營地。根據GPS,附近沒有其他住暫,所以稍為看過環境後便決定入住。
這裡營地設施不錯,供電、燒烤爐等基本設施不在講,每個車位也有個「有瓦遮頭」供遊客紮營,而「天棚」更可以用來欣賞風景或晾衫。
安頓好一切,在住宿買了些柴枝,便生火燒烤煮晚餐。今晚食早前買嘅魚、醃製好的嘅肉、以及在無選擇下焗買嘅羚羊肉。雖然魚經雪藏處理,但烤熟後也很鮮味,不用下調味料。肉也不錯,但羚羊肉就太鹹了。
|
左下:羚羊肉 |
這營地被瑞士人包場,全部都是上了年紀伯伯嬸嬸,他們更邀請我們自備啤酒一同談天說地,原來他們都是在這營地才認識的。真不明白身邊那些曾經熱愛旅遊的朋友,全部都話這些長途旅行或露營只適合年青人玩。眼前這班玩露營車的伯伯嬸嬸,有些甚至是公公婆婆,難道香港人體質跟西方人差咁遠?(港女按:我有幾個上司也說在年輕時曾做背包客,坐長途車遊歷等,但現在覺得太辛苦,去歐洲、日本嘆下世界比較適合。身邊朋友有時想帶父母去旅行,也只是五、六十歲吧,但覺得要父母搭超過3、4小時的飛機已是折磨。嘗試了放下批判思想,退一步諗,可能香港人真的太勤力,工作一天等如歐洲人工作兩天。再者,歐洲實行福利主義,正常打工仔退休後應該生活無憂,子女自立後,便可以過逍遙自在的生活了。)
飲酒傾談期間,他們對港女的洋名都很好奇。第二天離開前,有個嬸嬸還專程於住宿的士多買了一個搖搖給港女添~ 回想其他國家的朋友,不論是日本人還是法國人,都是以真名示人,為何要再用其他名稱呢?自此,我與港女旅行便以真名示人了~
|
這裡銀河好靚,心目中想影這張照片 |
|
拍照期間班瑞士長者突然開登,露營車不知會否搶了銀河鏡呢?但我是喜歡這張的。 |
============================================
感謝 新銀仔 提供以上資料
新銀仔的網誌: http://travelsilver.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