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花山-白腊 2017

山水小組誌 於 2017-01-05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539

分類:
冬天過了一半了。今日小寒,氣溫竟然有廿度以上。上年三月他們去花山,遇著寒風冷雨,十分掃興。遲些春天的霧來了,要再去花山看大海和六角柱石,在新年前較穩陣。就決定今天去吧。可能路線有點吸引力,出隊共十五人。

原以為要分乘四部的士去東壩起步。不過的士站正好來了三部五人的士,節省了一百元。


下車便看到宏偉的大壩和大海,大些隊友已急著起步。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走下副壩。路旁這些六角柱石看得多也沒有感覺,而且這個削坡高度不大,也不覺得壯觀。不過這些扭曲了的岩柱,讓人驚嘆大自然的力量是那麼大。











上次我們還去看看那個「官門遺洞」。今日大家看也不看,向著副壩的盡頭走去





 














這裡有兩條路,一是爬落去,一是做蜘蛛俠。














最後都要爬過水管,然後小心踏上岩面走出去。








前面這個岬角是「靈豬戲水」。要看神削峽和破邊洲,便要走出這個岬角


要爬一小段山坡,才到環山徑去靈豬戲水。








從副壩到這裡是較險,要小心留意。之後便是一般的山徑。大家都走慣了這種山徑,輕鬆地走過了。

















不知這個小海灘叫什麼?和其他荒蕪的小灘一樣,都是滿佈礫石和垃圾。灘的右方便是這隻靈豬的左腳。不過在這裡是看不出這個岬角像隻小豬的。








我們走上這個坳位,轉左去岬角盡頭,欣賞破邊洲的風琴壁和神削峽











在靈豬戲水上走,右方便是撿豬灣。








想看清楚「香港之心」?再走出幾步吧











經過多年的侵蝕,這個「心」的上方已沒有以前那麼渾圓。





在這個位置,可看的景點是對面脊線的「龍脊岩」、灣旁的「十字溝」、「護龍氹」、「滾石灘」








路分兩條,一條近崖邊,一條在林內。























這裡有個十字型的水泥結構。有說是測量用的,有說是舊燈塔的基座。


下面是陡直的崖壁,要看清楚神削峽,便看走得有多近了。不敢走太近,便看破邊洲的風琴壁好了。


這裡至少可以看到半個風琴壁,和離海面很高的「貴妃池」。


太高了,還是回程吧。


 


東壩和標尖角。我們未去過標尖角,不知有沒有機會去看看。去標尖角要走回頭路,又在東壩旁邊。路程不長也不短,相信大家都不想開這條線。


標尖角後是長岩頂和罾棚角頂





回到坳位,左轉落這條泥徑落尋龍峽。





尋龍峽走下撿豬灣。左面的六角柱石崖名為斧劈崖,崖下那個平台是望洋台。





除非綑邊,落尋龍峽便要原路走。幾個隊友不想走回頭路,寧願看我們拍的照片。











這條斷柱倚在石牆,何時會倒下來呢?不過未倒下前,都有人走近去,還穿走那條石罅。








上次來時浪很大,沒有上望洋台。當然,不上去也可望洋,上了這個台,望到的海是否大些?











望洋台上看這個滾石灘。這灘面對大海,海浪把灘上的岩塊推動,把尖角磨去,形成卵狀。











 


   


石塊很鬆散,在大石上走,有時要反應快,保持平衡。











這幅牆像不像火焰?








 


 


在灘上看,香港之心只是一般的侵蝕地貌。








看夠了,走上尋龍峽,去下一個景點。














走上坳頂,看到另一邊更壯麗的景色。





從右方近處起,看到東角頭及其左端的木棉洞。右方較遠的是白虎山和企頭角頂。企頭角頂對開的水道是鎖匙門。左方較近的島是橫洲,橫洲後更遠的是火石洲。這裡清楚看到像是彎月的橫洲角洞,和像關刀的火石洲杬挽角洞。


 杬挽角洞


 橫洲角洞





這個坳可一次看到三個「名洞」,所以叫觀洞坳。看完洞,繼續沿岸前行。





 








走到一個高崖旁邊。崖上全是幾十米高的六角柱石。大家又急不及待,走出去拍照。

















其實再走前幾步有一個小岬位,可以望得更闊








 


 

















這位置還可看穿木棉洞。








 撿豬灣之外,還有前面這個石灘:黃鮎灣











雖然走了很短的路程,不過已過了十一點鐘,讓大家休息一下吧。








小休十多分鐘,過前面小澗,沿岸邊對上的山路去白腊仔。這山路路線尚算明確,但近七重石灘前,要穿過較密的叢林。











回望海邊的小溝。














我們走較高位置的路線。隊友想沿此線直出萬宜路,不落七重石灘。不過,上次我未看清楚這個石灘,去一趟也不錯。








這個就是七重石灘。白腊灣與白腊仔被東角頭這個岬角分開。白腊仔也分為東西兩個灘。這個是東面的石灘,還有一個在這個岬角後面。


前面的隊友在這叢林的小徑轉來轉去,最後走落石灘。想不去七重石灘也不能了。不過,有些隊友是未到過這裡的,就讓她們看一看也好。其實行山的路線,有些地方不在乎風景,而是在乎是否到過。














草叢內有幾條路線都是轉向下。不論那一條,都會引導到這個岩岸。








前面的隊友走另一條路線下來。


梁榮亨的書把這灘名為七重石灘。不過沒有細心去數是否有七重。





























上次我們爬上這個岬角去白腊,今次我們走灘後的村徑。











灘後那片叢林的小缺口,就是離開的路徑。














到破爛的水泥村徑,我們轉左去白腊。本來是轉右直上萬宜路,那邊路較短。但不想走往東壩的方向,才去白腊村。這決定是錯了,走多了路。





去白腊村,未到路口就可以覓路左轉上村徑了。又多走了路。








若我們在剛才路口轉左,便會在後面的山坳位置上萬宜路。











出到白腊村,之後便是熟悉的大路上萬宜路。




















又十分幸運,有三部五人的士經過,接我們回西貢。
















============================================

感謝 山水小組誌 提供以上資料

山水小組誌的網誌: http://sansuiteam.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新晉探險員
簡介:

累積瀏覽 357211

全部攻略 244

全部回應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