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日本最漫長的一天(1995)

小A的世界 於 2017-06-23 19:14:08 發表  |  累積瀏覽 982

分類:書評

最近對一些名為《XX的一天》的歷史現場著作有著濃厚的興趣,今次介紹的,是日本作家半藤一利撰寫的《日本最漫長的一天》(日本のいちばん長い日──運命の八月十五日,楊慶慶、王萍、吳小敏譯),書中所描述的最漫長的一天,正是昭和天皇(1901-1989)宣佈日本戰敗前二十四小時,即由1945年8月14日正午十二時開始,到15日正午十二時,而剛於兩年前,即戰後七十年上映的日本電影,由役所廣司主演的《日本最漫長的一天》(日本のいちばん長い日,2015)正是改編自此書。


和之前介紹的《蘇聯的最後一天》(2011)一樣,作者都是透過採訪曾參與終戰決定的日本政壇人物、策劃政變的軍官、負責播放天皇錄音的廣播局人員,和他們的公開訪談、日記和回憶錄,客觀呈現當日所發生的事情。1965年書成後,由於種種作者無法言說的原因,本書雖然最終能成功出版,但部份敏感內容必須隱藏,亦無法以原作者半藤一利的名字發行,改以該書編輯大宅壯一的名字發行,因大宅壯一當年是日本著名記者,此書被日本著名電影公司東寶改編成電影,更由三船敏郎主演,於是因禍得福,此書因此而成為暢銷書,亦得以在三十年後,即1995年重新再版,不但當年被迫隱藏的事實能重新出現,半藤一利的名字更可重見天日,除此之外,作者亦在新版本中更正了從前的錯誤,和增補了初版發行後才得知的事實,而2015年電影版的劇情,正是根據新版改編。


本書在表達上和《蘇聯的最後一天》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它並沒有像後者般以梅花間竹的模式交代「一天」的前因後果,而是像美劇《24》一樣,以一個單元描寫一個小時所發生的事,並以該段時間某人的一句說話作標題,猶如連續劇一般,至於前因後果,就只以序章和後記的形式簡單交代,所以比起拍電影,個人認為拍電視劇才是最佳的改篇手法。


由於此書屬記實文學,因此讀者無從得知作者自己如何看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年間日本所作的一切,但從書中人物之間的互動,我們可以更了解這個被稱為「大和」的民族的特質:


我自己本身很喜歡看日本動漫,日劇也有看,當中有一個主題經常會被用到,就是「夢」,例如戴志偉(大空翼)夢想帶領日本奪得世界杯、赤木剛憲夢想稱霸全國、路飛夢想得到大秘寶One Piece等等,這些夢想偉大到達到的機會率趨近於零,但他們仍鍥而不捨地去追逐,甚至可以為此犧牲一切,即使面對何等劣勢,也絲毫不畏懼,直到夢想達成,或完全失敗後,才會停下來,而日本人也一樣,在過去亦追尋著不同的「夢」,如明治維新的時候立志要實行現代化、現代化後就要成為世界強國、成為世界強國後又要統治世界、戰敗後目標就是復國,要再一次成為世界強國。為了完成這些「大日本夢」,即使勢孤力弱,無數的日本國民仍為此拋頭顱,灑熱血,即使在瀕臨戰敗的一刻,仍幻想著只要堅持下去,就可以反敗為勝,比起「忠誠」,個人認為這種堅持「完夢」的毅力才是植根於從前日本人的基因,也是其中一把能解釋他們之所以在無望成功的情況下仍堅持侵華、發動太平洋戰爭、戰敗後也不承認侵略歷史的鎖匙,雖然因為「失落的二十年」,現在的日本人,特別是年輕人,完全失去了方向,但只要這個基因尚在,而他們亦能重新找到目標,他們隨時又會幹一番震驚世界的大事業(不過即使保守如日本人,在全球化的今日,這種基因很可能已被徹底沖淡了)。


堅持,是成就大事最主要的元素,可是一旦把目標定在錯誤的地方上,過多的堅持,只會為自己和周遭的人帶來無窮的災難。


對信仰、時事、音樂等其他主題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來到本人的blog:http://smallaworld.blogspot.hk/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407022

全部攻略 315

全部回應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