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第三日,從廣東的最北部南下。
上午參觀了客家建築「滿堂圍」。
客家人到了韶關,把中原建築文化和南方建築文化混合,修建家園。
粵北現有客家民居,多為清朝、民國時期所建。
韶關的客家民居,以一姓一村或一姓多村的建築群為主。
即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家族聚居地。
韶關的客家民居,多是封閉式的圍屋和圍樓。
這些圍屋,有圓形的,如翁源江尾鎮地八卦圍。
但多數是方形的。
韶關的客家圍樓,一般高二層,四至九米。
佔地面積數千至數萬平方米。
多以祠堂為中心,左右前後是住房,偏房在外四面圍合。
如此設計,具有防賊盜、防野獸、禦寒避暑的功能。
圍樓,一般高三至五層,十一至十七米左右。
佔地面積數十、數百、數千或上萬平方米。
四面是高大厚實的圍墻,墻上布滿瞭望孔和射擊孔。
圍樓具有很强的防匪功能,一旦兵匪侵襲,全村人便躲進圍樓,可堅守幾天甚至幾個月。
在兵荒馬亂的歲月,圍樓和圍屋保護了客家人的身家性命。
現存的客家圍屋和圍樓中,以始興縣和翁源縣最多,也最有代表性。
翁源縣江尾鎮思茅嶺的張姓八卦圍,千回百轉,撲朔迷離。
彌漫着道教文化的神秘氣息。
始興縣東湖坪曾家的九棟十八廳,雕龍畫鳳,富麗堂皇。
洋溢着儒家文化的濃郁氛圍。
我們參觀的「滿堂圍」,乃始興縣隘子鎮的官氏大圍。
建於清道光至咸豐年間,佔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圍樓高達16.9米。
滿堂客家大樓,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滿堂圍」分上、中、下圍,我們先參觀「坐圍」,下圍也。
↑進門直走,便是祠堂。
↑祠堂有兩個天窗和天井,都幾大架。
↑祠堂供奉官氏祖先,對聯為:御匾積資捍衛見豐功偉績,文物客家圍樓使滿堂生輝。
↑ 老婆婆介紹「滿堂圍」舊事。白頭宮女話當年也。
↑ 圍屋風景。
↑雞犬相聞。
↑登堂入室。
↑ 後巷一瞥。
隘子滿堂客家大樓為當年客家富商官幹榮所建。
官幹榮是木材商人,販賣木材發了大財,遂建成氣勢雄偉的大圍。
大圍由中心圍、上圍和下新圍組成。
中心圍面積有5619平方米,共有17個大廳,265間房,兩口水井。
由外、中、內三層房屋圍合而成。
外層圍屋,中層砲樓,內層圍樓。
上圍面積4387平方米,內外兩層四面房屋圍合而成,有10廳247間房,兩口水井。
下新圍面積3117平方米,也是內外兩層四面房屋圍合,有6廳155間房,一口水井。
滿堂大圍用料考究,全用清一色的大青磚,圍屋建成一百多年,至今幾乎完好無損。
↑廣東梅州人、軍政界猛人葉劍英兒子葉選平題寫的「滿堂客家大圍」的匾額,懸掛在「中圍」正大門的門楣上。
↑「滿堂圍」中圍建築,甚有氣勢。
↑牆上的鮮花和槍眼。
↑ 樓頂也有槍眼。
↑主樓高三層,這是三樓的其中一個房間。
↑通往二三樓的木梯。
↑每層樓都有幾十個房間。
↑ 登上二樓。
↑ 二樓梯間。
↑ 圍屋中央,亦有樓梯相連。
↑二樓木走廊。
↑主樓對稱,兩翼均等。
↑ 第三層。
↑ 瓦上風光。
↑ 從射擊孔外望。
↑ 從中圍眺望上圍。
↑ 上圍圓牆。
↑ 從射擊孔外望。
↑ 室內取景。
↑樓外有樓。
↑ 打情罵俏。
↑ 外圍是寬闊的廊道。
↑外圍的單層平房。
↑外圍的廊道,繞着主樓氹氹轉。
↑堅固的主樓高牆。
↑滿堂圍外觀。
↑滿堂圍「中圍」遠眺,左邊是上圍。
↑滿堂圍「中圍」遠眺,右邊是下圍。
韶關客家冷知識:
韶關地處廣東省北部,和湖南、江西兩省交界,人口有三百多萬。
其中,70%左右的人是客家人。
當中的八個縣(曲江、乳源、仁化、樂昌、南雄、始興、翁源、新豐)和三個區(北江、武江、湞江)之中,翁源、始興、新豐、曲江、乳源和仁化可說是純客縣(客家人佔80%以上)。
而南雄人中,一部分講客家話,一部分講粵北土話。
樂昌人中一部分講客家話,一部分講粵北土話,市區的人過去講「虱拉」話。
抗日戰爭以後,廣東省政府一度搬到韶關。
大批廣府人逃難到韶關市區。
從此韶關城區的人開始講白話(廣州話)。
除韶關城區外,城郊四鄉和各縣農村的人幾乎都講客家話。
這跟贛州市(贛州城區講西南官話,城郊四鄉和各縣農村都講客家話)非常相似。
韶關客家人的世代相傳多自稱來自福建省上杭瓦子街(或稱瓦子巷)。
除曲江縣的舊族譜在1949年後各種政治運動中幾乎都被燒掉以外,其他7個縣都幸存有或多或少的舊族譜。
其中也有不少類似口述材料的記載。
韶關緊靠江西省,但直接從江西南部遷來的客家人卻不佔多數。
這是頗為有趣的移民現象。
感謝 懷舊堂主 提供以上資料
懷舊堂主的個人網誌: http://kfwong2013.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