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2日修訂
世界遺產是一項由聯合國支持、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對全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世界遺產主要分作四大類──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以及文化景觀遺產;又在2001年5月起加設「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作為對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活動的補充。
中國地大物博,名山大川,歷史古蹟何其豐富,不少早已是國際知名。而一旦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更是錦上添花,也是國際間一個肯定。直至2013年,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有45項,居世界第2位,包括27處文化遺產,11處自然遺產,3處文化景觀遺產,4處文化和自然雙遺產。其中不得不提的是那四處雙遺產,分別是泰山、黃山、峨眉山和樂山大佛、武夷山。
世界遺產不單是一種榮譽,或是旅遊金漆招牌,更是對遺產保護的鄭重承諾。一項世界遺產在受到天災、人禍時,可以得到全人類協助救災,保存原跡,中國的麗江古城就曾因此受益。而要入選世遺,除了本身具有價值外,國家還要有完善的管理和配套設施方可,如果管理不周,即使入選後也可以被除名。由此觀之,入選世遺對保護歷史文物和自然風光而言,該有正面積極的作用。
這些年來聽導遊說過一些有關中國世界遺產的話,現跟大家談談。
第一,「桂林山水甲天下」,為甚麼未能入選世遺呢?導遊說很早期桂林就申報了,但因當時的管理水平未達聯合國的要求,所以落選。而據說一旦落選,之後很難再申報成功了。
第二,樂山大佛因為管理不周,導遊說已經被聯合國除名。但我在很多資料上仍然看到樂山大佛的名字,所以不知是否屬實?
近年,我熱愛在神州大地留下足跡,我國的世界遺產遍佈各省,到國內旅遊自自然然會遇上。你會發現見面更勝聞名,全都是實至名歸的。現藉此世界遺產專題,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由2004至2013年拍攝的照片,次序按入選世遺年份先後排列。
北京故宮 (文化 1987)
秦始皇陵---兵馬俑 (文化 1987)
莫高窟 (文化 1987)
泰山 (自然、文化 1987)
萬里長城 (文化 1987)
黃山 (自然、文化 1990)
黃龍 (自然 1992)
九寨溝 (自然 1992)
武陵源---張家界 (自然 1992)
拉薩 布達拉宮 (文化 1994)
廬山 (文化 1996)
峨眉山 (自然、文化 1996)
樂山大佛 (自然、文化 1996)
![]()
感謝 samshum 提供以上資料
個人日誌: http://samshum819.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