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篩查,應不應該男女有別?
一直以來,我國始終大力倡導肺癌的早期篩查,通過早發現、早治療、早診斷,將腫瘤扼殺在搖籃裡。
之所以這樣全力倡導早期的肺癌 CT 篩查,是因為目前的現實情況確實嚴峻。經調查,在所有的肺癌患者中,僅有 10% 能在早期階段得到診斷和治療,絕大多數都要等到出現咳血、刺激性幹咳等癥狀時才去就醫,而此時病情往往已經發展至中晚期瞭。此外,有至少 1/3 的肺癌患者在疾病早期並不會出現明顯癥狀。
因此,如果能通過早期 CT 篩查,及時有效地發現早期肺癌的蹤跡,那就一定能延長無數患者的生命,挽救很多傢庭。對於肺癌高危人群的篩查,我國的建議是:無論性別,隻要滿足以下2種條件,就需要每年進行一次肺癌低螺旋 CT 篩查。
① 年齡 50 歲以
② 長期吸煙,吸煙指數在 400 年支(吸煙年數乘以每日吸煙指數)
③ 吸二手煙超過 20 年
④ 長期工作在密閉環境中
⑤ 長期工作在粉塵顆粒較多的環境
同樣地,美國預防服務特別工作組(USpSTF)也建議:年齡在 55-80 歲、有 30 年吸煙史或現在吸煙或已戒煙 15 年的人群都需要每年進行一次的肺癌篩查。
也就是說,高危人群進行1年1次的肺癌篩查已是一個全球化的理念。然而,在推廣這一理念的時候,研究者們忽略瞭一個問題。他們的結論始終基於的是對整體肺癌人群的調研,卻未將男女的不同肺癌發病情況分開研究,區別對待。對於發病率及惡性程度均較男性低得多的女性群體來說,難道也有必要和男性一樣頻繁地做肺癌篩查嗎?
2015年中國癌癥數據報告(男性女性的肺癌發病率比較)
2017 歐洲肺癌大會(ELCC)上,來自韓國的研究者提出瞭不同意見。他們認為,鑒於女性常見的肺癌類型惡性程度較低,因此可適當降低肺癌篩查的頻率,將每年一次的篩查頻率調整至每 2-3 年一次。這不僅能減少女性在篩查時暴露在放射線中的頻次、減少她們不必要的焦慮,也能節省醫療開支、更合理的分配社會醫療資源。
肺癌的發病情況,男女有何差別?
許多研究都發現,男女的肺癌發病情況在臨床表現和影像學特征上均有明顯差異,而且,這種差異在亞洲患者身上尤為明顯。來自韓國蔚山大學醫學院的放射學傢 Mi-Young Kim 帶領團隊對 2006~2016 年 46,766 名接受 CT 肺癌篩查的人群進行瞭回顧性研究。他們發現在受試者中,通過 CT 篩查共新診斷瞭 282 名肺癌患者,其中的 186 名在初次篩查中被發現,剩餘的 96 名在後續的 CT 檢查中被診斷。這 96 名肺癌患者中,有 85 名都是男性,而且受試者中有 87% 的男性都是吸煙者,女性吸煙者僅占 18%。
此外,研究者還統計瞭男性、女性接受低劑量螺旋 CT 篩查的真實間隔頻率。他們發現,男性的 CT 篩查間隔時間本身就比女性頻繁,平均為 3.1 年檢查一次,女性則間隔 5.6 年。經 CT 篩查後,有 82% 的女性患者被診斷為肺癌Ⅰ期,而男性的Ⅰ期肺癌患者僅有49%,他們多數都是在Ⅳ期才被發現,占 26%。就性質而言,實體肺部結節是男性最常見的肺癌腫瘤類型,占 72%。而磨玻璃樣結節則是女性最常見的肺部腫瘤類型,占 45%。此外,男性的肺部腫瘤也比女性更大(男:29.5mm,女:15.5mm)。就病理類型而言,男性最常見的肺癌病理分型為腺癌,占 42%,鱗癌占 35%,小細胞肺癌占 18%,其餘分型占 5%。而絕大多數的女性患者罹患的肺部腫瘤均為腺癌。
可見,即使女性的實際篩查間隔較男性長,仍然能保持較男性低的肺癌發病率。且無論是腫瘤性質、大小還是病理類型,女性的肺癌惡性程度均比男性要更低。
會上的不同意見
然而,在研究者發言後的專傢討論環節,就有多數專傢對這一觀點持不贊同意見。來自荷蘭伊拉斯莫斯醫學中心的 Harry J.de Koning 教授認為,癌癥篩查的頻率無需男女有別,仍應一視同仁。他列舉瞭近期的一項荷蘭國傢肺癌試驗為例。試驗中,經肺癌篩查的男性患者較未做者平均可提早5年發現肺腺癌病變,提早3年發現小細胞肺癌。而對於女性,小細胞肺癌和鱗癌的二次 CT 篩查可將癌癥的診斷提前 3-5 年,腺癌則可提前 6 年。
可見,女性的肺癌篩查效果不僅比男性好一些,很顯然這個效果的差異也並不是很大。因此,Harry J.de Koning 認為根本沒有必要依性別分開進行不同頻率的篩查。
筆者的話:
理論上講,將肺癌的早期篩查進行個體化分類,為不同人群提供適宜的篩查方案勢必能讓診斷更為精準化。但想要將這一理念普及仍需綜合考慮癌癥篩查的益處、社會的負擔及普及的可行性。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信,在對抗肺癌方面,科學傢們正拼勁全力尋找疾病突破口,幫助人類早日擺脫癌癥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