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隨著年老,機體的免疫功能減弱,因而對病變的免疫監視作用自40歲起逐漸降低。免疫功能的減弱,有利於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大腸癌是香港常見癌症的首位,但不少人仍然擔心是否會帶來不適而錯過治療良機,其實大腸癌是唯一可以預防的癌症,只要透過檢查,及早發現及切除大腸瘜肉,便可避免變成癌症,所以定期接受檢查,是對付腸癌的最好方法。
其二,年齡越大,接觸致癌因素的機會也越多,而致癌因素對機體帶來的影響也就會越來越大,如吸煙的人,吸煙的年限越長,患癌的可能性當然也就增大。
其三,老年人的肺癌、胃癌、前列腺癌、大腸癌、子宮頸癌等,可能引起源於老年人本身早已存在的各種慢性炎症、慢性氣管炎、胃炎和潰瘍病、前列腺炎、腸炎、子宮頸炎症等。
其四,發生癌症之前存在一個時間較大的潛伏期。致癌因素作用於人體後,並不是馬上就會發病,往往要經過15-30年的“致癌潛伏期”。一般為20年。所以說,如果在20-30歲經常接觸致癌物,結果要到40-50歲以後才發病,這樣患癌的年齡就顯得大了。政府早前進行的大腸癌檢查發現隱形患者比率較預期多一倍,足以證明單靠留意來發現患者是不足夠的,最有效方法是定期進行大便隠血測試和腸鏡檢查,以確定大腸是否有病理變化或瘜肉,再透過早期治療來防止演變成癌症。
經常吃什麼會得癌症
過食溫熱性食物
所謂的溫熱性食物,一是指直接感受到的溫度過高、過燙的食品;一是指屬於中醫藥性劃分中的溫熱之性食物。因為過於辛熱,容易損傷消化道黏膜上皮細胞,所以這類性質的食品最易誘發的是消化系統的腫瘤。
酒為辛熱之性,長期飲酒,是消化系統腫瘤發病最常見的因素。山東西南地區為食道癌的高發區,就與這一地區飲食中嗜熱、嗜酒有關。其實,早在1964年,世界衛生組織就認為酒精飲料的過度消費與口腔癌、喉癌及食道癌有關。調查中發現:前者肝癌病死率是後者的2.5倍。而兩鄉只有一路之隔,自然環境基本相同,吸煙率也相當,所不同的是肝癌高發區的人們愛喝酒,低發區的人們則喜歡飲茶。
同樣屬於中醫熱性食物的還有煎炸、熏烤的食物,這類食物因經過高溫的油炸和烤制,亦隨之變為熱性食品。經研究證實,長期食用此類食品,易於導致胃癌、腸癌、肝癌等。
年紀增長、家族遺傳、煙酒過多、缺乏運動、高脂飲食習慣等都是引起大腸癌的成因,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和留意早期,大腸癌是可以避免的,當出現血便、無故腹痛、大便習慣有變等,應立即求醫檢查,及早治療,長期存活率高達五成或以上。
肥甘厚膩太過
中醫的肥甘厚膩之品,屬於甜味、油膩性食物。從臨床研究來看,甘味食物即澱粉類、糖類食物,攝入過量易導致胃癌;肥肉、油脂等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能促發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和胰腺癌。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腫瘤屬於積證的范疇,《內經》認為,積證就是津液、淤血的凝滯,而肥厚飲食,容易助濕生痰,無疑會加重這些病理產物的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