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一聲手機資訊聲,把我從睡夢中叫醒。打開資訊一看,是朋友發來的重陽節祝福語,這是一個重陽節的快樂的清晨。朋友的祝福語也很有意思,那是李鴻章的一副對聯,上聯是:享清福不在為官,只要囊有錢,倉有米,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下聯是:祁壽年無須服藥,但願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可為地上神仙。橫批是:天天快樂。是啊,人生易,天天快樂才是根本。
而此時,毛主席的那首詞采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
眼霜好用,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是春光,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裏霜。”又在我的心中迴響。回味人生,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湧上心頭,是感歎人生轉瞬,還是欣喜開始了悠閒的生活?總之五味陳雜。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的老年人的節日,敬老是必須的,節日是被法律規定下來了,可是又在多少人的心裏留下印象,並為之而付諸行動呢?前幾天看過一篇文章,說是我們這一代人是中國能夠盡孝的最後一代人了。雖然並不完全正確,但卻也說出了一個社會現象,我們之後的幾代人,真的就缺少敬老、盡孝的責任感,特別是那些獨生子女們,因為從小就在溺愛的氛圍中成長,都是老的敬小的,在他(她)們的潛意識裏,就是別人敬他(她)們,就沒有在他(她)們的思想中培養起敬老的責任。感慨之餘,不免有些悲哀。
早飯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我的89歲的老媽媽。雖然在媽媽的心裏並沒有重陽節這個概念,也從不計較什麼節假日兒女們是否去看望她,但在我但心裏,還是想在這個重要的日子裏,去為母親獻上一份祝福。
看到我的到來,媽媽還是很高興的。媽媽的身體還不錯,生活依然能自理,還能適當在園子裏伺弄伺弄菜,儘管這樣,每次我去的時候看到媽媽在做一些雜務
孔聖堂中學banding,我也總是故作生氣的樣子,不讓她幹這些,就怕她不小心摔倒了。可媽媽每次都是很肯定地跟我說沒事,她心裏有底,其實,看到媽媽這樣的狀態,我還是很高興的,心裏也一直在祝福著媽媽身體健康長壽。
媽媽有的時候看到我和妻子的身體不好,不是這疼就是那疼的,還跟我們炫耀說自己除了血藥高點,哪都不疼!接下來我們對媽媽便是一陣恭維,說我們趕不上她老人家,讓她老人家高興,其實,我們的身體素質真的趕不上她老人家。
我每次來家,媽媽都向我“彙報”,她什麼東西都不缺,不讓我給買這買那的,並打開冰箱讓我看看那滿滿的東西,哪個兒女給買這了,哪個兒女給買那了,言之意外都是對兒女們的滿意,臉上也洋溢出幸福的神情。其實,我們只要對媽媽有一點好,媽媽便會滿足,我也多次聽到媽媽那自言自語:有福啊!要多活幾年!,其實,媽媽越是這樣,我們越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到位,心裏有時也充滿了自責。
重陽節,在我們這裏沒有太多的習俗。重陽節,登高日,我們這裏是平原,沒有山,既登不了高,也插不了茱萸。幾年前,媽媽腿腳利索的時候,還能帶著媽媽在家鄉的周邊轉轉,賞賞金秋的美景。家鄉的金秋,沒有衰敗、沒有傷感,有的都是滿心的收穫、滿心的喜悅。這個季節,正是農民忙收割的收穫,過去都是人工收割水稻,一忙就是一秋
珍珍薯片。過去有句話叫“最忙不過三秋”,現在看不是這樣了,收割啊、水利工程啊,等等,都是機械化了,人們清閒了很多。那一輛輛奔跑在稻田裏的水稻收割機,也成了金秋家鄉一道亮麗的風景。
那公路兩側的各種樹木,此時黃的、紅的、褐色的各種顏色的樹葉正綻放著秋的色彩,五彩斑斕,把秋天這幅巨畫,調和的濃重而層次分明,真是秋葉如花啊!不能帶媽媽出去轉轉,也只能跟媽媽講一講外面的世界了!
秋,不正是像一個背負著成熟、背負著碩果的老人嗎?雖然已經到了人生遲暮,但依然是那樣的精神,那樣的矍鑠。她褪去了春的稚嫩,褪去了夏的鉛華,把最精彩的一刻,綻放在天地間,綻放在日月穿梭的時光裏,“不是春光,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裏霜”。
莫道重陽過後西風緊,此時最是人生好時光,我願天下所有人,珍惜人生的秋季,活出生活的精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