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思維導圖與知識卡片的區別

Barbara320 於 2018-11-26 16:49:17 發表  |  累積瀏覽 209

分類:

讀文地圖:

1、我與思維導圖&知識卡片的經历

2、思維導圖與知識卡片的區別

 

我與思維導圖&知識卡片的經历

?思維導圖

 

【軟體工具】XMind 8 & XMind ZEN

【使用年限】<2年

【畫外音】1年內從思維導圖小白到高手,成為筆記俠思維導圖分舵核心成員,在XMind線上官方社群以及XMind線下活動深圳站做過分享

【使用場景】

  1. 思維發散:一切想法變成導圖的過程,比如計劃、頭腦風暴、整理、寫作提綱

  2. 知識整理:一切文字/音頻的東西變成導圖的過程,比如文字筆記、讀書筆記、聽課筆記

  3. 內容傳遞:一切你想傳遞的東西通過導圖表達傳遞的過程,比如演講課件

 

?知識卡片

【軟體工具】PPT

【使用年限】1年+

【畫外音】1年內,成為筆記俠知識卡片分舵舵主,負責課程知識卡片制作

【使用場景】

  1. 知識整理:一切文字性的東西將重點知識挑出來進行建糢記憶的過程,比如看書讀文學課,把一些關鍵知識點挑出來建糢吸收

  2. 思維傳播:一切腦海裡的知識挑出來用作教學卡片的過程,比如我寫一篇文章,會配一張知識卡片給大家,當作教學卡片給大家進行保存記憶吸收。

                                                 思維導圖與知識卡片的區別

 

?總概

 

思維導圖:重邏輯與全貌,重在知識點的吸收和理解

知識卡片:重關鍵點與局部,重在知識點的結構化記憶

 

典型案例:

 

用導圖梳理一本書的思維邏輯,然後將單個知識點拎出了制作成知識卡片促進記憶。

知識卡片又促進我對思維導圖的創意發揮,我稱之為「結構化思維導圖」。

 

結構化思維導圖:

傳統的思維導圖簡單運用軟體自帶的思維結構,比如平衡式、樹狀式、魚骨圖式等等;

結構化思維導圖脫離原來軟體自帶的思維結構,重新用自由主題和鏈接線搭建新結構,你腦海裡的知識結構越多,做知識卡片和結構化思維導圖相關的知識整理時,越能信手拈來。

而腦海裡的知識結構化,需要不斷通過單個知識點糢型的構建積累獲得,所以不妨試一試用知識卡片去記憶關鍵知識筆記。

 

?細分

 

1)      系統與局部

 

思維導圖是系統的,知識卡片是局部的

 

思維導圖重邏輯與發散,全篇幾乎通吃,挑骨頭,梳理邏輯。

 

如果你要梳理一整篇文章的的邏輯,選擇思維導圖。逐字逐句的把這篇文字、這本書、這堂課的脈絡從頭到尾的梳理清楚,打通全文,骨肉分離,中間的單個知識點就看的很清楚了。

 

知識卡片重底層邏輯的複用性,只挑重點結構化,骨頭化,再添加解釋說明語,有骨有肉,知識才好吃,更具傳播性,更提煉,更幹!

 

如果你要對局部進行死磕記憶,用知識卡片。當你用思維導圖將文字梳理清楚了,知識點顯而易見,那麼,想要加深記憶,可以用知識卡片建糢記憶。

 

知識卡片建好糢之後,其實可以回饋到傳統的思維導圖形成結構化思維導圖。

 

2)      層級不同

 

思維導圖是多層級的,對應的知識容量比較大,更側重全局和通篇觀的學習與複習。

甚麼都有其實是甚麼都沒有,有些知識你記住了,才真正是你的。

分清楚需記憶性知識和可調用性知識,選擇需記憶性知識進行知識卡片的制作。就像事實性知識和方法性知識一樣,知識的牆,磚塊少了,縫隙越來越大,牆就會倒塌。

知識卡片是單層級或者雙層級的,聚焦中拓展,把一個一個的知識點用圖示意出來,更側重概念,名詞,單個知識點的精準描述與定義。

大腦其實沒有文字的概念,每一個文字在你的腦海裡就是一張圖片,所以做知識卡片選擇圖標搭建糢型的過程,就是加深你的記憶的過程。

 

3)      邏輯與可視記憶

 

傳統的思維導圖是用框和線呈現的是邏輯,結構單一,基本上都是體現的層級關系。

知識卡片結構多樣化,根據內容,結構晶體可創,更貼和具有知識晶體結構糢型的內容。

 

後臺回覆:https://www.designnow.com.hk/

獲取知識卡片制作解析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中級探險員
1
2021
2
2020
1
2019
36
2018
顯示更多

累積瀏覽 5665

全部攻略 40

全部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