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由此看來,因與果的關係不言而喻了。事實上,凡事必具備因和果,故此,因果亦能放諸天下,更可以借此來看破人際關係中的糾結。
雖然因果關係顯而易見,可惜不是人人願意理解事實的真相。正因如此,人們面對自己不認同的行為,最直接的反應是作出批評而非了解行為發生的背後原因。就以處理問題小孩為例,不少教育工作者均將焦點放在如何改善或更正孩子的壞行為,卻不敢觸碰兒童產生壞行為的成因,因為處理兒童的行為問題遠比處理兒童的父母及其家庭容易得多。
是的,建立小孩有良好行為是教育的一部份,但在輔導兒童改善行為的過程中,一旦家庭未能作出適切的配合,冶療必定事倍功半,失敗而回,因為兒童行為的成因只得一個,就是來自家庭。倘父母或監護人無法看見孩子的問題是源於自己,那麼成人在處理兒童壞行為的過程中,必會給雙方製造很多不必要的角力,傷害感情之餘又無法解決兒童的行為問題。
誠然人要面對自己就是問題的源頭,談何容易呢?因此很多人會選擇逃避思考因果之間的關係,只會不斷尋找別人的過失而不懂得檢討自己的錯誤。在無法滲透因果關係的同時,亦失去同理心,一味批評和指責他人的錯誤而忘掉追尋和諒解行為背後的成因。偏見一旦變成了生活的態度,家庭、學校和職場上的人際關係必會全然失衡,心靈亦會蒙受不必要的傷害。
上世紀的華人父母奉行「棒下出孝兒」的方法來教育子女,以嚴打來改善孩子的頑劣行為更是家常便飯。這一種育兒方法或許能讓成人過一段太平的日子,可是長久下來,孩子的行為非但沒有改善,要修補破裂的親子關係也不容易。同樣地,不少人面對社會的抗爭問題,往往不問因由,只懂責難製造混亂的人。這一種不求真相的偏頗態度不但不能平息彼此之間的矛盾,更激化了社會的撕裂。
的而且確,人要面對因社會運動而來的混亂與不安,心裡既氣憤又憂慮,等同父母看見子女有壞行為一樣,希望儘快解決問題。正因為這一種憂心如焚的感情,人便跌進了「倒果為因」的困局,理性被壓下去的結果是不問情由,不看事實,盲目地認同移走有問題的人或行為便是處理問題的唯一方法。當然社會的問題遠比子女的教育來得複雜和難纏,因此政府不設法處理問題,卻訴諸武力來解決民間反對的聲音,延伸出來的社會撕裂只會加劇惡化,最後造成一個不可收拾的殘局。
從「反送中」引發出來的群眾運動
過去兩個月,警方過份濫用暴力,已經發出一千枚催淚彈打壓年青示威者
民眾反對警隊過份濫用暴力
今天香江社會已經走上撕裂的道路,不是因為年青人製造出來的混亂,而是行政長官不肯面對自己的錯誤,滿以為利用警察的武力來移除製造混亂的人,那社會便可回復太平。可惜這一場「政警紅鄉黑」合作的嚴打行動已經淸楚揭露了政府與執法團隊的不道德,以黑暗無恥的手法來懲罰爭取民主自由的人民。一個與民為敵,不肯聆聽民意的政權快將步入死亡,因為歷史告訴我們,與人民背道而馳的政權,總有一天需要為自己的過失付上沈重的代價,因為官逼民反就是政府倒台的最後警示了。
無論如何,請香江政府和執法警隊不要再誤判市民爭取自由的力量,因為政府以武力威嚇來壓迫香江人服從就範,只會激發人們以更強硬的手段來抗爭,惟有釋出善意,施行讓香江人去除怒氣的政策,這樣香江人才會「服氣」,社會的糾結才有機會慢慢解開。
香江人愛香江,誰也不願見到有香江人受傷死亡,年輕人定罪入獄又或從此出逃,一生不能回到家鄉?誠盼行政長官及其政府與警隊會跟廣大香江人一樣,愛惜香江和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個小市民。打壓不能解決問題,只有愛才能化解仇恨,是嗎?!
謝謝大家喜歡叮噹的小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