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令人爭議的莫過是年輕抗爭者經常提出的「攬炒」行動。
年輕抗爭者常以一部西方電影的對白來表明投身革命的決心。
“ 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 ”
或許讓真正提出「攬炒」的連登(註)巴打(brother,兄弟)
向公眾解釋「攬炒」的三重意義來回應中共國務院的批評及
國務院發言人楊光
梁文道
近日國務院、林鄭幕僚余黎青萍、梁文道等人口誅筆伐本人「我要攬炒」及香港人背水一戰的「攬炒」決心。我以一芥草民身分接受此等榮譽,著實喜出望外。謹此寫下個人對「攬炒」的理解作為回禮之一。假如我被自殺,還望這篇文章會把意志傳承下去,將極權體制燒成灰燼。
攬炒不是單純的情感宣泄。香港人的「攬炒」決戰心態與「玉石俱焚」不同。攬炒有三重先破後立之意,玉石俱焚則是同歸於盡後,一切化為虛無,只破不立。
香港人漸漸意識到只有與賣港高官、保皇黨攬炒,令他們付出個人代價,失去外國護照、海外資產,香港政府與議會才會真正與民同行。
這是攬炒團隊的出發點與根本使命,也是為何我們會自發寫信、眾籌、登報、發動網上攻勢、集會、遊行、呼籲全球港人聲援、安排英國議員訪港、推動全球通過人權民主法案制裁極權爪牙。
「我要攬炒」這四字從來都不是戲言。高官、保皇黨終會為自己的惡行付出代價,生生世世共享大灣區榮耀,騰出空間讓真正與民同行的代議士、公僕光復香港。既然大灣區那麼美好,一眾高官、保皇黨怕甚麼?
自 1997 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共就不斷蠶食香港人集會、言論、新聞自由及政治權利,多次違反保障香港人的國際條約《中英聯合聲明》。
二十三條、國民教育、假普選、跨境綁架、DQ、送中條例、大灣區、國歌法—— 22 年間中共一邊壓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價值,一邊進行種族清洗,意圖把紐倫港之一的香港,削弱成一個普通中國城市。
五十年大限尚未倒數至一半,中共已宣布《中英聯合聲明》為「歷史文件」。假如它真的只是一份「過期、無效」的歷史文件,我們相信 1992 年以聯合聲明為基礎,賦予香港獨立關稅地位的《美國香港關係法》也只是一份過期無效的歷史文件;美國議院應當立即把《美國香港關係法》廢除,更不容中共、港府對美國內政「說三道四」。
在這個前題下,愈來愈多香港人,不分年齡階層,明白到與其以絕望迎接 2047 終局,倒不如趁香港尚有一絲餘暉之時奮力一搏,善用僅存的國際價值,與中共「攬炒」。此乃第二重先破後立之意—— 置諸死地而後生。
港共政府施政長期倒行逆施,毫無國際視野,以致香港經濟向中國傾斜,社會不公,資源錯配,置業無望,苦無出路。在現有畸型體制下,深感前路黯淡的香港人不在少數,故此有人選擇攬炒,破局創造未來。
亂世中,有能之士與年輕一代相對那群守舊、賣港、無能之人有更強大的適應能力。當不公平遊戲規則把香港人牢牢控制,自行創造新規則,反客為主自然是唯一出路。此乃「箱外思考(Thinking outside the box)」的精髓所在。
過去三個月香港人併發出的創意、韌力、決心、無私、國際視野,全都反映出與既有賣港利益集團攬炒後,香港人定必能夠浴火重生。一切歸零不足為懼,最可怕的是失去未來。惟有劇變方能重生。攬炒的終點並非悲劇,而是充滿可能性的未來。是故,攬炒第三重意義是為絕望人生破局,改革社會。
最後,哪怕是緊急法、解放軍,我們根本不放在眼裡。堂堂所謂大國只敢說不敢做,極權統治威嚴何在?天下間實在沒有比 14 億人輸給 750 萬人更丟臉的事。攬炒後,誰能夠浴火重生,全球拭目以待。
「我要攬炒」書於華盛頓特區東南第八街,2019 年 9 月 9 日
作者「我要攬炒」,俗稱連登攬炒巴。他是一名普通香港人,堅守「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原則。因緣巧合在連登以文會友,借眾人之力與中共極權對抗,是生是死未可期。
2019年6月20日,因發動國際文宣攻勢而聞名的「連登」巴打「我要攬炒」以「【突發】終極一戰!成功開始與外國大報建立直接溝通渠道,必要時升級助攻!」為題發文。他指近日與文宣組成員積極聯絡外國各大媒體,希望他們可以持續關注香港局勢,並在緊急時建立對外直接溝通渠道。
紐約《金融時報》於6月21日接受他們首篇投稿「簡述今次香港疑似超進化的抗爭模式」。借此希望外國媒體繼續關注香港,更希望香港人成功創造歷史。
投稿文章以「活用科技成就香港無領袖社運(Leaderless Hong Kong movement thrives on open use of technology)」為題,作者名為「Linden Chai」(連登仔)及「Ko-ng Lui」(港女)。文中分析市民如何善用網路組織抗爭,包括在討論區商議策略、在Telegram和Firechat溝通、在Twitch作即時直播、用Airdrop發布各項資訊。
文章又指出網絡能有效幫助運動的推行,亦能接觸到不同階層的人,幫助本土聲音走向國際。文章最後更指出中國利用科技鞏固統治,香港人則用科技追求自由與平等。這種以科技輔助的無領袖運動,會是維持中港區別的最大關鍵。」
可惜文章刊登一段時間以後,因作者以非真實姓名撰文而被下架。《金融時報》編輯在Twitter確認此事,最後原文無法再次上載及刊出。
VIDEO
註:LIHKG討論區,俗稱連登,是香港年輕人的網上討論區
謝謝大家喜歡叮噹的小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