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厠紙大劫案

叮噹貓 於 2020-02-19 07:36:42 發表  |  累積瀏覽 240

分類:
近日香江發生一宗奇怪劫案,叫人哭笑不得。事緣二月十七日(星期一)清晨六時,一名送貨工人正將一批廁紙送抵位於旺角道97號的惠康(Wellcome)超級市場,工人在等候超級市場開店之際,突然出現三名持刀賊人劫去約值港幣1,695元,50條合共600卷廁紙。


廁紙被劫,送貨工人報警求助,警方接報到場調查,並於涉事現場附近一間賓館尋回失物和拘捕兩名疑犯,現時仍有一人在逃。據悉,被捕二人為賓館負責人。惠康超級市場發言人回應事件,說道近日市民需求厠紙急增的特殊情況,超市已全速加快補充缺貨,盡量回應市場需求,並強調超市有足夠厠紙供應,勸喻顧客毋須大量囤貨。


 
 
警方接報到場調查厠紙劫案


賊人搶劫厠紙的瘋狂行為,除了震驚香江之外,消息更傳遍海外,成為一則國際花邊新聞。事件亦反映武漢肺炎肆虐下,林鄭政府的不作為,致令香江市民要自行做好抗疫工作。在抗疫物資缺乏下,市民產生恐慌心態,大量囤積日常用品,如食糧、廁紙和清潔用品等等,於是誘發賊人以身試法,搶劫厠紙,然後轉售給大陸民眾來圖利。


市民大量搶購厠紙



流行在香江的厠紙品牌

姑勿論大家有否在恥笑搶劫厠紙的賊人,但劫案背後訴說的悲涼,正好揭示了領導香江的特區政府已步入衰亡敗壞的光景。香江人面對最黑暗的時光,只能自強不息,守望相助,齊心抗疫。這一種互相扶持,彼此幫忙才是賴以成功的香江精神!




叮噹繼續為受疫情影響的地區祈禱,

祈求天父看顧大陸、香江和寶島的民眾,

遠離病毒,平安康健。



諷刺厠紙劫案的漫畫


廁紙的小資料:


造紙是中國一項大發明,早於公元前120年東漢時間已生產紙張了。不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國人仍以竹片作為如廁的衛生用品,即使是帝皇貴族也不例外。


竹片

《北史》記載了北齊文宣帝高洋如廁後使用「廁籌」,所謂「廁籌」就是廁所裡專用的竹片,等同擦屁股的手紙。此外,據《五雜俎》記載,明代弘治皇帝已棄用竹片,改而使用由四川進貢而來的絲帛。絲帛由野蠶繭織成,大小近似手紙,用後即棄。


蠶繭

史料記載,弘治是明代廉潔、勤儉的皇帝,因此一名太監看見這些被皇帝用後丟棄的絲帛,感覺非常可惜,於是他把這些棄用的絲帛一張一張清洗,曬乾後積存起來,最後更織成一幅簾帳,掛在他的小屋內作飾品。

弘治皇帝

後來明代皇帝不再由地方進貢絲帛,改由內官監紙房特工製造呈淡黃色,綿軟細厚的棉紙,並裁成手掌大小的方塊。由專門管理凈房的近侍太監收藏,隨時進呈使用。


綿軟細厚的棉紙

到了清朝,慈禧太后所用的廁紙是一大張白棉紙。棉紙先按需求裁剪大小,然後用水將紙噴濕,再墊上濕布,用熱熨斗熨兩遍,使原來帶有毛澀的棉紙變得光滑平整,最後疊好備用。這一種廁紙對太后來說,不光是如廁時使用,也是生理期間的使用紙。相比之下,光緒皇帝的待遇就差多了,他的如廁用紙,不過是普通襯裱字畫所用的毛邊紙,並無特別之處。



慈禧太后

美國人約瑟夫‧卡亞蒂(Joseph Gayetty)於1857年發明了穿孔平板式廁紙,終於結束了西方人如廁時擦拭私處不方便的狀態。在此以前,早年西方有錢的人會用羊毛或是大麻纖維進行便後清潔,窮人則使用草、石塊、沙子、水和報紙等等常見的清潔用品。


約瑟夫‧卡亞蒂(Joseph Gayetty)

還有當下家庭使用的捲筒廁紙設計原來是沿自一個小小的意外。話說一百多年以前,美國人亞瑟‧史古脫(Arthur Scott)創立的史古脫紙業(Scott Paper)公司買下大批紙品,因運送途中的疏忽,紙品受潮產生皺褶,無法使用。面對大量無用的廢紙,公司負責人史古脫想到一條妙計,他要求工人在捲紙上打一排小洞,讓捲紙變得容易撕下,成為一小塊一小塊的方巾。

亞瑟‧史古脫(Arthur Scott)

史古脫更將這種紙命名為「桑尼紙巾(Scot Tissue)」,他將貨品賣給火車站、飯店和學校等地,請他們將其放置於廁所內,結果實用方便的紙巾大受民眾歡迎,漸漸流行起來,成為今天的卷狀式廁紙。



桑尼紙巾(Scot Tissue)




謝謝大家喜歡叮噹的小窩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25
2025
142
2024
127
2023
167
2022
162
2021
188
2020
91
2019
99
2018
149
2017
152
2016
111
2015
155
2014
134
2013
171
2012
200
2011
214
2010
顯示更多

累積瀏覽 741171

全部攻略 2287

全部回應 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