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李怡:我們的集體情緒記憶

叮噹貓 於 2020-07-16 03:00:09 發表  |  累積瀏覽 211

分類:
文章轉載自香江著名作家   李怡先生的《世道人生》

我們的集體情緒記憶



昨天拙文引用英國作家魯什迪的話「不要被恐懼支配,即使你害怕」,有人問如何又害怕又不被恐懼支配?

19年前剛讀到這句話時只是朦朧地覺得可引為警醒。去年6月以來在香港的經驗,就真正讓我認識到何謂害怕卻不被恐懼支配了。許多在前線的年輕人,都說他們當時「好驚」,但卻極不情願放下前線的手足自己落跑,為追求自由意志,於是不被恐懼支配。

一些建制媒體說我去年鼓動年輕人去衝,自己就躲在後面從來不出來。說着說着也有同路人相信了,最近在媒體上指「不是年輕人」的人在這樣做。我從來不介意別人怎麼說我,因為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自己怎麼看自己。在不久前的一個訪問中,我說去年看到一些年輕人在前線衝,我一直非常擔心,甚至心裏說你們不要這樣吧,太危險了。但我說不出口。因為我了解年輕人只有在抗爭中才感覺到自由,才實現自由,在前線才知道甚麼是同路人和手足情。我從來沒有任何一篇文章指導年輕人要怎麼做,只是事後表示我的理解與敬佩。從他們身上我也學到甚麼是「雖害怕卻不被恐懼支配」的自由勇氣。



前天一個朋友在街上拍照,被黑警截查,說要拘捕她。她回罵黑警。罵了之後她走開,私下說「好驚」,但忍不住。這就是「不要被恐懼支配,即使你害怕」。

這是許多香港人去年以來延續至今的情緒經歷,是集體的情緒記憶。

另一個記憶就是「痛」。去年6.12被警方催淚彈擊中右眼的楊子俊老師,最近接受訪問時說,他其實很「怕痛」,「如果你喺6.12嗰日朝頭早同我講,你今日出去會冇咗隻眼,唔好講冇咗隻眼啦,可能畀催淚彈打中嘅話,我都未必會出去呀。」他指忍痛並非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自己慢慢學會的,更是香港人這個群體一起學會的。他說大家看到警暴的片段,會覺得很痛心,但大家亦知道要一起走這條路,一想起這點,自己的痛楚便會得到分擔。他引述梁繼平的話:「真正連結香港人嘅,係痛苦。」

沒有經歷生理痛楚的市民,許多人也每晚在螢幕上感到心理痛楚。這個痛也是我們去年的集體回憶。有痛的感覺就是香港人,沒有的話……。

去年香港人經歷的另外兩種強烈情緒,是憤怒和厭惡。在看到媒體畫面帶來的恐懼和痛楚之後,第二天午後的驚謊會給我們帶來的是憤怒和厭惡,還有那些中港共官員和建制派議員們的嘴臉。每次在螢幕見到他們,我就想起魯迅的話:「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

這些人是不會自己把面具揭下來的,但證諸中共歷史,表錯情站錯隊而被傷筋動骨扒皮的機會還是有的。香港人也許想看到這樣的時刻。

有朋友說,他想離開香港,不是因為恐懼和痛心,而是因為憤怒和厭惡。完全能夠了解這種心情。除非習慣了在謊言籠罩下生活,否則對正常人來說確實很難抵受。

因安全受威脅而恐懼離去,是應有之義。不過憤怒與厭惡不是威脅。為了過日子,應把情緒稍稍放開,當然不是把引起憤怒與厭惡的事情淡忘。

國安法第29條之(5):「通過各種非法方式引發香港市民對中央政府或香港政府的憎恨,並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屬犯罪行為。憎恨作為一種感情,本與罪行無關;但我們都知道也會記住,去年「通過各種非法方式引發香港市民憎恨」的,是甚麼人和甚麼事,確實屬於一個犯罪集團的行為。

恐懼、痛楚、憤怒、厭惡,是去年以來香港人的集體情緒記憶。




毋忘初心 堅持反抗

五大訴求 缺一不可


乾焗香腸 時菜夾麵

我地真係好鍾意香港


天父佑香江

God bless Hong Kong






謝謝大家喜歡叮噹的小窩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 叮噹貓 於2020-07-16 22:37:24 留言
    原文由 EEChan 於 2020-07-16 11:37:37 發表
    我的親愛朋友EE,看見你流淚,我心裡很痛,也流下淚來。但請不要氣餒,天父永不讓善良的香港人受傷害。繼續加油,我們一起為香港禱告!
  • 舉報 回覆
  • No.2

最多能輸入300字

53
2025
142
2024
127
2023
167
2022
162
2021
188
2020
91
2019
99
2018
149
2017
152
2016
111
2015
155
2014
134
2013
171
2012
200
2011
214
2010
顯示更多

累積瀏覽 800740

全部攻略 2315

全部回應 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