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李怡:香港輝煌時代的開始

叮噹貓 於 2021-09-18 02:55:14 發表  |  累積瀏覽 484

分類:


文章轉載自香江著名作家   李怡先生的  失敗者回憶錄

1967年8月中國外交部「48小時最後通牒」是六七暴動的轉捩點,也是香港歷史的轉捩點。「最後通牒」無疾而終之後,左派把抗爭延展了幾個月,手段就是發動罷工,街頭放真假炸彈,擾亂社會。但經濟下滑,最受影響的卻是左派自己。左派所有事業陷於凋敝,中共依賴香港的外匯收入暴減,給罷工工人的安家費也付不出,只好要求工人復工、轉業、改行(簡稱「復轉改」)。北京儘管仍然是文革派掌權,但周恩來看到香港情況不妙,就向「偉大領袖」請示,獲毛澤東回應「香港還是那樣子」。雖語帶含糊,但周抓住了毛在1959年的一句話:「香港還是暫時不收回來好,我們不急,目前對我還有用處。」以這樣的「毛思想」去訓示執行中共政策的香港新華社負責人。12月中旬,一夜間所有真假炸彈絕迹,「反英抗暴」全面收攤,為這場動亂獻身的左派群眾,除了事業基礎全失、生活無着之外,最悲哀的還是從意氣風發變成灰頭土臉。當然,香港共幹有一套動人說辭去說服盲眾,而盲眾聽起來也覺頭頭是道,自感安慰。

六七暴動,對中共和香港左派來說,幾十年來都是曖昧難言的話題。文革結束後,中共給文革的歷史定性是「一場浩劫」,但由文革病毒而衍生的香港六七暴動,卻由於那時的積極參與者是「愛國同胞」,左傾思潮是受祖國的擁毛群眾影響,又受到港英「壓迫」,所以不好否定,卻又不好肯定。九七後特首向當年的鬥委會主委楊光頒發大紫荊章,引起社會質疑,但究其實,當時鬥委會委員都只是檯面上的角色,真正指導「反英抗暴」運動的是以新華社為名的中共港澳工委。經常來指導我們工作的,都是在鬥委會名單上見不到的人。


「48小時」及林彬事件後,除了左報還嘴硬之外,香港的輿情和民心都「一面倒」向殖民地政府了。戴麟趾給倫敦的電文中,表達了他對這樣的殖民地民情感到「意外」。於是,10月底,港府就舉辦了「香港週」,主旨強調港人可以在法律和社會秩序下,享有不受恐懼威脅的行動自由,人權受尊重,每個人都能暢所欲言,這些都是香港市民珍視的權利。當時全港各處有多項展覽和表演活動,讓市民在本土化的娛樂中找到身份認同,香港人的身份矇矓中成形。

1967年10月,港督戴麟趾為香港週起動的舞龍點睛


戴麟趾接著推行多項新政,包括修改勞工法例,改善教育和房屋等各方面的民生政策,69年開始建造第一條海底隧道。


1971年,英國派麥理浩接任香港總督,這是首次不是由聯邦事務部而是由外交部派出的總督。麥理浩在他長達10年半的任期內,大刀闊斧地對香港進行改革。 他任內推出十年建屋計劃、開發新市鎮、創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費教育、設立郊野公園、興建地下鐵路和地方行政改革等重要的政策和建設。這些政策直接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更為殖民地政府在市民心目中建立起正面形象。


麥理浩任內經濟增長之強勁為開埠以來所未有。香港由原本以輕工業為主導,逐步轉型以電子工業、金融業和商業為重心,一躍而成「亞洲四小龍」之一,奠定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基石。財政司郭伯偉和夏鼎基相繼提出和執行「積極不干預主義」的經濟政策,成為香港充分發揮個人自由創業的依歸。


輿論說這是香港的「麥理浩時代」,即是讓香港改頭換面的黃金時代。實際上新政在戴麟趾時代已經開始了。只是一來戴麟趾鎮壓暴動的強硬,使英國與北京關係難以轉寰,二來殖民地出身的官員多傾向保守,反而外交官對改革更少顧慮。但要問的是:英國統治香港百多年,為什麼到戴麟趾後期才開始有好好管治、建設香港的意志呢?答案就是六七暴動帶來的轉變。


左派自辯說,六七風暴的積極作用是使「港英受到群眾壓力被迫改善施政」。我看到的情況不是這樣。「反英抗暴」突然被新華社叫停,所有左派群眾都感到沮喪。那絕非「反英抗暴」的勝利,相反是「反英抗暴」的失敗,是中國底牌的自我揭穿,因而使香港市民對英治下的香港有了認同感,亦使英國管治者產生對香港的認同感,有了搞好香港的意志。


國家的組成是土地、人民、主權三元素。當掌權者、人民都對土地有認同感,就會為這地方的發展開拓出輝煌局面。


作為六七暴動的邊緣參與者,目睹所處社會的迅速轉變,我不否認當時的困惑。自許為中國人和愛國者的我,經歷奮勇、激進、沮喪、幻滅的情緒衝擊,無論思想和事業,那時都處於徬徨中。當時的確不知道,隨著暴動的收攤,卻是香港歷史上最光輝時代的開始。



李怡小資料:


李怡原名李秉堯,1936年4月13日生於中國,籍貫廣東新會。童年時曾在北京及上海居住,1948年移居香港,於左派學校讀書,早年嚮往社會主義。1954年中學畢業後曾參加中國大陸的高考,但因身體關係未能考上,留在香港的左派機構任職資料員及編輯。筆名舒樺、齊辛、余從哲和李怡,現在香港時事評論家、自由專欄作家。


李怡1970年創辦《七十年代》雜誌,立場曾經親共,被台灣視為「匪刊」,直至1981年,李怡脫離左派,轉向反共,並在1984年將雜誌改名為《九十年代》。1990年創立「台灣版」,雜誌集合眾多知識份子的作品,敢於批評兩岸政權,又被中共視為「親國民黨」而遭查禁。李怡一直為該雜誌總編輯,直至1998年雜誌停刊。


李怡曾參與經營天地圖書,後在立場反共的「香港壹傳媒」報刊內發表時評專欄文章,2007年獲董橋之邀參與撰寫部份《香港蘋果日報》的社論《蘋論》,經常公開批評中國共產黨。著有政論文集《放逐》、《思緒》、《對應》等,部分為《蘋果日報》專欄散文結集,內容主要是政論及一些較輕鬆的話題,如電影評論、書評等。


此外,自2003年起,李怡擔任主持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一分鐘閱讀》,節目播出至今。期間由2020年8月開始,岑逸飛、陳煩、黃子程及謝祖墀加入主持行列,交替主持每星期節目。李怡現為「獨立評論人協會(簡稱評協)」之創會會員。

 

God Bless Hong Kong 天父佑香江


謝謝大家喜歡叮噹的小窩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 EEChan 於2021-09-18 23:45:51 留言
    香港八十年代最值得懷念。
  • 舉報 回覆
  • No.1
  • 叮噹貓 於2021-09-19 06:23:51 留言
    原文由 EEChan 於 2021-09-18 23:45:51 發表
    香港八十年代最值得懷念。
    真的,那是香港最輝煌時代,也是令人懷念的年代。天父佑香港,願香港一天再現火鳳凰,再次浴火重生!大家保重,加油!
  • 舉報 回覆
  • No.2
  • EEChan 於2021-09-19 15:41:41 留言
    原文由 叮噹貓 於 2021-09-19 06:23:51 發表
    真的,那是香港最輝煌時代,也是令人懷念的年代。天父佑香港,願香港一天再現火鳳凰,再次浴火重生!大家保重,加油!
    世紀疫情仍持續,大家都要保重!
  • 舉報 回覆
  • No.3
  • 叮噹貓 於2021-09-20 02:57:46 留言
    世紀疫病是否仍然存在,我不知道,但全球各國邪惡政府不想疫情中止卻是清楚不過的事情,政治惡棍操控疫病,苦了星斗人民,一場騙局終有一天會被揭穿。堅持追尋真相,努力生活下去,謝謝!
  • 舉報 回覆
  • No.4

最多能輸入300字

55
2025
142
2024
127
2023
167
2022
162
2021
188
2020
91
2019
99
2018
149
2017
152
2016
111
2015
155
2014
134
2013
171
2012
200
2011
214
2010
顯示更多

累積瀏覽 801967

全部攻略 2317

全部回應 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