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育兒資訊:你以為的共情,其實只是在控制孩子

icdsblog 於 2021-11-24 17:15:34 發表  |  累積瀏覽 95

分類:其他 ;地區:旺角

孩子鬧情緒、發脾氣始終是讓大家頭痛的問題,明明書和文章都看過很多,方法也學了不少,好聲好氣「共情」半天,結果幾個小時候過去,孩子的情緒依然無法平復,父母的耐性被徹底耗盡,情緒管理也跟着奔潰。

很多家長都知道「與孩子共情」的重要性,甚至認為共情就是解決解決孩子情緒行為問題的靈丹妙藥。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直接通用以下公式:

「因為……,所以你感到很……,對嗎?但是……」

然而,說完這句話後,孩子並沒有想預期那樣停止哭鬧、發脾氣。這就使得家長非常疑惑「明明我已經對孩子共情,為何一點用都沒有?」

① 看似共情,實則在控制孩子

我們期望通過套用共情公式,來讓孩子感受到被接納和理解,但實際上並沒有設身處地感受孩子出現這種行為原因,也沒有真正看到這些行為背後,孩子的需求和隱藏的情緒。

換句話說,其實我們只不過是利用共情方式控制孩子達到不哭的目的。但孩子的感受力是極其強的,能聽得出我們是真誠地接納和理解他們,還是披着共情的「外衣」敷衍他們。久而久之,在孩子眼中「共情」只不過是父母說服他們的前奏,是用來控制他們的工具。

相反,真正的共情應該是站在孩子的立場,設身處地體驗孩子的情感,體驗孩子的內心世界,並說出和認同孩子的感受和體驗,這才是真正共情到孩子。

因此,停止哭鬧和發脾氣並非共情的「終點」,更不是衡量共情的效果和價值。

② 共情過度,適得其反

共情的另一個陷阱就是共情過度。

很多媽媽在學習共情後,不想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便時刻關注孩子的感受,以至於把感同身受變成對感受的過分在意。

對孩子共情過度,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對自己的感受感到困惑。最典型的就是孩子摔了一跤,本身都沒有什麼問題,結果媽媽突然跑過來安慰孩子。本來沒事的孩子突然就哇地一聲哭了。

事實上,孩子的感受不需要過度保護,而是需要被認真對待。而共情的本質應該是讓孩子學會自我感知和探索,在實踐中感知自己在遇到不同事情時對內心真實的感受,以及感受的來源和解決方法。孩子只有在不斷體驗中學習,才能形成一個客觀、真實的自我認知,才能更有勇氣地探索未知的世界。

否則,長時間下來,孩子會混淆媽媽與自己的感受,而無法確認和識別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

所以,父母要做的是,在孩子經歷這一切後,能給與孩子足夠的信任,傾聽他們的心聲,讓孩子感受到安全,從而更有勇氣深入探索和感知自己的內心。

那麼,家長該如何正確與孩子共情呢?

1. 態度比語言更重要

共情雖然有一定句式,但生搬硬套的效果並不好,因此態度往往比語言更重要,而孩子能從我們的態度中感知到,父母是否真正理解他們。

所以我們不必急於給孩子的感受賦予一個標籤,要給孩子自我處理情緒的空間,因為情緒有時是複雜的,標籤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感同身受的態度。當我們不知道該對孩子說些什麼或孩子情緒非常激動時,一個眼神、一個擁抱、默默的陪伴,都是共情的一種方式。

2. 放下成人的價值判斷,接納孩子的情緒

情緒沒有對錯之分,而是孩子對當下事件的一種內在體驗和感受,而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情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不應該以自己的價值判斷來衡量孩子的感受,而是應該去接納。

比如,當孩子說「我不想去幼兒園」時,很容易掉入一個陷阱,就是和孩子討論必須上幼兒園的問題,而這種討論總是會以孩子更多的哭鬧和發脾氣告終。相反,我們可以先放下「是否去幼兒園」的觀點和想法,而是就孩子的感受來進行溝通,接納他們感受。

只有當孩子的情緒被我們看見的時候,才能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也才能把情緒釋放出來,使得「理性大腦」恢復工作。

3.幫助孩子識別和表達情緒

孩子不認識情緒,就說不出來,那麼他們唯一能做到的表達方式就只有哭和發脾氣。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帶着孩子去做情緒的識別和理解,這是孩子習得情緒管理能力的第一步。

孩子的情緒識別需要我們像教小寶寶認識眼睛、鼻子、嘴巴、身體各個部位一樣,先給孩子的情緒命名,再讓孩子在生活中不斷去重複運用。當孩子有生氣或開心等情緒時,他們就能夠把內心的感受和當下的場景對應起來,逐步建立情緒和感受的詞彙表,習得情緒識別和理解能力;同時,也能情緒形成正確的認知,知道每個人都會有各種情緒,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隨着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他就會逐漸用說的方式來代替哭鬧、發脾氣,久而久之,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就會變得越來越強。

4. 引導孩子反思復盤,找到解決方法

共情並不代表單純接納孩子情緒,而是還需要向前一步,引導孩子處理情緒問題的方法,否則孩子是無法獲得有效的幫助。

以沮喪情緒為例,當孩子遇到困難、挫折時,就會產生沮喪的情緒,允許孩子經歷這種情緒是第一步,但體驗情緒、共情感受,並不是就到此為止,我們還需要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挫折。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聊聊自己所遭遇的挫折,談談自己是怎樣克服困難的。這樣,孩子沮喪的感受既得到了父母的接納,同時也學習到了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這很正常,只要不斷找到方法,再次努力,就會成功。

在孩子的教育上,你是否經常出現疲累、沮喪和懷疑?Coach Lee家長教練幫助你減低在教養孩子過程中的憂慮,清晰自己教養子女的目標,讓你不再專注孩子的缺點,與孩子糾纏於衝突,而是善於發掘孩子潛能及優點,改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品格,一起創造非一般的成果。想了解詳情,歡迎瀏覽:www.coachlee-parenting.com

電話:852-29614252

地址:九龍旺角亞皆老街8號朗豪坊辦公大樓2512室

Email:info@coachlee.com.hk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旺角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高級探險員
簡介:
1
創業

累積瀏覽 18683

全部攻略 165

全部回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