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校長,慈心華德福實驗高中創辦人張純淑,告訴還是小學生的他:「做什麼事情前,先想一想這件事情可能的後果,若覺得自己可以承受這些後果,再去做。」這些話他記在心裡,直到現在。
今年23歲的陳立軒大學時,曾經在瑞士和西班牙的米其林餐廳實習,當兵時負責軍中上千人的團膳,退伍前獲得了歐洲三家米其林餐廳的正式工作邀請,今年秋天將前往英國創業
BB腸絞痛。
在退伍後和出國的前夕,今年五月,他回到母校慈心華德福實驗高中和學校的營養午餐小組一起進行多次的工作坊和實作指導,討論營養午餐料理的方式和實作。雖然還沒有回來當校長,但是這位第一屆的校友也完成了一部分對當年校長的承諾。
陳立軒走上廚藝這條路,和當年選擇另類教育華德福小學有很大的關係。陳立軒是慈心華德福從幼兒園開始,往上辦小學,第一屆五個學生之一。
「當年大家只聽過劉德華,不知道華德福是什麼?」陳立軒的爸爸回憶,但是看著小孩每天上學這麼開心,就覺得自己幫孩子的選擇是正確的
照CT。
在小一小二時,華德福教育會讓孩子透過簡單的烘培和烹飪課動手做學習。陳立軒非常喜歡烹飪,回家也會開瓦斯嘗試,媽媽覺得太危險了多次阻止未果,後來認真的教他所有的步驟,讓他參與廚房大小事。
慈心華德福是學季制,當年春秋假的時候,媽媽每天會給他一百塊,讓他去買菜料理家人當天的晚餐。因為家住海港附近,魚蝦都是現成,不需花錢購買,因此他每天上市場買蔬菜和菜販談天,認得了蔬菜的季節,也清楚每一季的風味。也在每天的實做中,掌握各種料理原則,每天準備三菜或四菜,買菜錢若有剩下,就是自己的零用錢。「若都買當季的蔬菜,一天可能可以賺上六七十元呢!」陳立軒說。
後來進了大學選擇餐飲科系時,他發現自己受到華德福教育的影響,對於廚藝教學時,總是先教標準步驟,然後要學生死記下來,很不習慣
銅鑼灣牙醫推薦。
陳立軒在學習廚藝時,會先想油的來源和作用是什麼?鹽和胡椒呢?豆腐的製作過程又是什麼?哪一個過程會如何影響滋味?辣椒和青菜在哪一個季節和地點會有什麼不同的味道?洋蔥來自不同的產地,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濕度和甜度?
這樣的學習方法,讓他在歐洲實習時,很受大廚喜愛,因為陳立軒可以靈活應用隨手可得的素材創作出不同的作品。
「看到長大的立軒,讓我更相信要持續為孩子做對的小小的事,」講話總是輕輕軟軟的張純淑或許當年就知道一個擁抱,比起處罰的力量是這樣的深遠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