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陶傑:川普暴擊連環

叮噹貓 於 2025-03-05 05:52:53 發表  |  累積瀏覽 85

分類:
文章轉載自著名香江才子 陶傑先生之文章

 

川普暴擊連環,宣布中止對烏一切軍援,將小澤和歐洲迫入死角。再膽敢抗拒,美國會退出北約。這下子風雲變色,地球撼動。


歐洲陣腳大亂。一向極度仇川普之英國工黨首相斯坦默,果然揭破是「兩面人」:早在一月,英國已經搶先與澤連斯基秘密簽署了「英烏百年合作協議」,英國向烏克蘭提供海空軍援、醫療教育援助,交換烏克蘭境內礦產。


此協議的背景是俄烏戰爭繼續打下去,小澤不須停戰。但大前提仍然是美國的軍援不變。英國則上下其手,搭一程順風車。



沒想到美國黃雀在後,川普提出美烏能源協議,與俄烏停戰、川普拉攏普京的大戰略掛鈎。美國的軍事實力更強,姿態更豪邁,烏克蘭資源,美國索性要佔一半。小澤將貨比價,發現美國的協議不包括「對烏克蘭提供安全保證」,但與英國的那一張,英國的武器還會源源送抵。


但川普說:你與我簽的那一張,還會帶來三千五百億的利益,成立美烏基金,利潤滾存,用諸重建烏克蘭,最大的好處就是換來和平。


由交易角度來看,美國的協議大手筆、大氣派,能導致停戰,凸顯了英國版協議的小家氣。


澤連斯基忽變成英美兩家都追求的千金名媛,送來厚禮,最明智而道德之舉,就是明確通報川普:礦藏分享,我已經先答應了英方,但你的條件明顯更優厚。我跟英國商量一下,叫英國人一起顧全大局,我放棄英國的協議,接受美國。或者我和斯坦一起來白宮,將英美兩項協議合併。


斯坦默也很精伶,在倫敦主持什麼歐洲高峰會,正如我預料:搶先擺出一個調停姿態,私下提出在「和平後」英國能向烏克蘭派駐維持和平部隊,但一定要有美國支持。意思就是:美國的牌面大,川普得罪不起,小澤你還是回白宮道歉接受美國的條件,他那張合約大,我這邊以後慢慢另議。


但澤連斯基實在不識相,以為有了底氣,得隴望蜀,去白宮尋釁挑機,向美國反提出要加入北約的條件。這就惹火了川普。


此一鬧劇,暴露在普京眼裏,發現西方最大的弱點,就是英國歐洲與美國之間完全沒有秘密溝通的渠道。烏克蘭資源協議問題,美國財政部長在小澤與英國簽了協議之後來訪問,本來小澤可及早利用此一時機,告訴美國人:我願意停戰,願意和平,我接受與美國合作。但同時英國的協議我也想保留,反正英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婆婆媽媽,有醫療衛生與教育文化交流,這些川普都沒有興趣,但英國可以在和平之後提供軍事援助。


英美兩份協議可以互補。這就是我說的:川普是第二買家,但這位買家實力大許多,還有一個英國補充,澤連斯基可以議價!


但這個笨蛋沒有。難怪川普一眼看穿:要解決烏克蘭問題,澤連斯基必須下台。


各方面閉門完全沒有私下的溝通。普京和習近平分別看在眼裏,這幕超級鬧劇,天上跌下來,一個接一個的香餑餑,實在Too good, or too bad to be true。一個KGB特務出身,另一個統治的是全球文明的造假大國,這一切疑幻而真,密切觀察,必大有可交流心得之惠。


而西方的自由派一向抨擊美國霸權:插手中東,只為石油。現在左翼的英國工黨政府,也想在烏克蘭分一杯羹,烏克蘭的稀土與礦藏,又何嘗不是石油?西方的左派平時裝扮什麼大愛人權的大頭鬼?


小澤由美國飛來倫敦,換取了一張大合照,斯坦默還多了一個心眼:另外再獎賞三十億英鎊「援助」,說明來自英國凍結俄羅斯在英國的資產,並非由國庫支出,而且這筆錢是借貸,是要還的。


普京看着,默不作聲。本來應該火冒三丈的是俄羅斯:斯坦默這個紅包,來自我在倫敦的資產,但你只「借」給小澤,將來我與川普簽訂和平協議,一定要加入條款:英國要凍結俄羅斯的資產中那三十億英鎊,一定要由小澤手中追回來,應該還給俄羅斯,不可以還給斯坦默這個小偷。


這就是細節。就是大國交易中關鍵的偷雞摸狗小動作。中國的一帶一路協議,更多這類的舔油水的貓膩。這是外面圍觀的什麼知識分子評論員窮其一生無法想像的人性現實。但川普洞若觀火,所以川普看不起道學家學術的口水分子,更蔑視全世界之仇川份子。


說回小澤這個三流人物。劉姥姥摘了一籃的水果蔬菜進大觀園,一心想借錢打秋風,在晚宴演戲,說一夜的笑話,只為逗賈母一樂。劉姥姥知道自己是什麼級數,但旁邊還有個大管家王熙鳳。劉姥姥是鄉下人,很知道人情世故的分寸,最終拿到了錢,也維持了尊嚴。

劉姥姥第一懂得自嘲:「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頭。」全場大樂。憑此一句,俱澤連斯基和他的左膠支持者絕對沒有的智慧。


紅樓夢這一回,有幾多人情世故的學問?冷眼旁觀小澤,同樣是演員出身,有幾多圍觀的所謂學者智囊做啦啦隊打氣?加起來不如一個劉姥姥。


而斯坦默之流,亦僅昔日上海在法租界巡捕房和杜月笙之間行走跑腿撈油水的小癟三耳。


世無人才,遂有小杜魯多、馬克龍、馮德萊恩、奧巴馬這等跑龍套的小角色,佔據世界舞台的大光燈,引起萬千侏儒的歡呼,繼而一片恐慌。直到川普這個大黑臉強勢進場,滿台頓時飛沙走石,日月無光,台上台下,驚極大叫:惡鬼來了!


至於悲劇人物澤連斯基,正合了三島由紀夫的名言:我以為我做的是英雄,最終卻換來滿場的笑聲。


小澤奔走三年,恐遭西方輿論捧殺。欲做鄭成功而不得,最終的下場恐怕就是鄭克塽。鹿鼎記寫的就是這種渾球處處的裝B世代。


今日我倚鼎俯瞰,欣賞一鍋的爛肉沸騰,煙蒸火焚,偽精英個個現形,痛苦哀號,只苦了烏克蘭平民永不超生,歐洲準備排隊墮入此鼎。


然而,雖遠近萬千的蒼生痴愚,我感恩我寄生須臾的這片大地,畢竟曾先賢無數,他們在痛苦的世間走過,在黑夜的長廊,留下了他們的足音。每思及此,我不由得也沾上了一點點青年時代的上海巴金:


「他們點燈,不是為我,在他們的夢寐中,也不會出現我的影子。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處,我愛這樣的燈光在這人間,燈光是不會滅的——我想着,想着,不覺對着山那邊微笑了。」




陶傑小資料:


陶傑(Chip Tsao,1958年-),原名曹捷,祖籍廣西桂平,另有筆名楊非劫、蔣壹礁等。香港華文作家及傳媒工作者。


1949年,陶傑的父母從中國逃難來到香港。父母是親中人士,曾在親中媒體任職,父親曹驥雲為香港《大公報》副總編輯,母親常婷婷為編輯。此外,外祖父常書林曾為《珠江日報》記者,弟弟曹輝則在中國投資公司工作。

從小深受資深媒體人父親影響的陶傑喜歡看電影和戲劇,而他的父親亦曾深受祖父的影響,使得陶傑有機會接觸到舊上海流行的歌曲和一些經典的電影作品。或者陶傑對於藝術和美的欣賞就是從小時候不知不覺地培養起來。

中學時代,陶傑開始投稿,文章發表在《新晚報》。1976年,散文《屋之輓歌》獲得全港中學生徵文比賽冠軍。同年《兵車行》獲選為第五屆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亞軍。1977年,《勇士》獲選為第六屆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季軍。

《輪》獲得《時代青年》第二屆徵文比賽散文組冠軍,《揮春之二》獲得《時代青年》第三屆徵文比賽新詩組冠軍。1996年散文集《泰晤士河畔》獲得第三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2009年,散文《愛的迷蹤》首獲香港教育局列作香港高中課程中國語文科中四級學習單元五「文學與人生-人生百味」讀本課文之一。

23歲的陶傑在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獲英國文學學士學位,其後在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政治經濟學院修讀國際關係深造文憑。畢業後於英國廣播公司(Broadcasting company, BBC)任職記者8年,期間曾經兼任香港電台駐英記者。

陶傑現居於英國。已婚,育有兩子。他的文藝風格是以幽默的形式評論文化、時局和人性。2003年,被香港知識分子、傳媒人、評論家梁文道(Leung Man-tao) 譽為香江第一才子。他的「中國小農DNA社會論」和「LGBT反同」的言論一直受到不少人士的批評和責難。




      謝謝大家喜歡叮噹的小窩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46
2025
142
2024
127
2023
167
2022
162
2021
188
2020
91
2019
99
2018
149
2017
152
2016
111
2015
155
2014
134
2013
171
2012
200
2011
214
2010
顯示更多

累積瀏覽 783611

全部攻略 2308

全部回應 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