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尋找公屋起源地

北潭坳 於 2014-02-16 14:02:38 發表  |  累積瀏覽 1550

分類:特色景點 ;地區:石硤尾

是次消費:每人平均約HK$ 10.00



  日期:2014年2月12日(三)


  「下一站:石硤尾。Next Station:Shek Kine Mi。」


  這個地方,乃香港公共屋邨(公屋)的根。1953年聖誕夜,這裡的木屋區發生大火,六萬居民痛失家園,翌年此地重建了大量七層徙置大廈,安置災民,為公屋雛型。從徙置大廈起計,經廉租屋階段及多次重建,變成廿一世紀摩天式公屋,部分更屬環保樓,遍佈香港十七區(僅灣仔區沒有公屋)。坳仔祖家、外祖家都經歷過木屋區大火、徙置區階段、幾次重建,祖父母、外祖父逝去時仍居於此。



  是日沒有課堂, 坐地鐵時聽到那句廣播,靈機一動,特意落車出站,回看公共屋邨的歷史,順道重臨白田邨12座,外祖家住的上一幢樓,受重建計劃影響,提前宣傳清拆,居民幾近全數遷出。


  石硤尾邨的徙置樓宇接近全數清拆,餘下一幢「美荷樓(第41座)」則美化及改建成博物館及青年旅舍,舊有痕跡全失。樓宇以「美」字開頭,上一代以數字命名(至今仍有19至24座及41至44座,都已重建,其中41至44座也有中文名字)。記得兒時坐小巴,由白田邨到地鐵站的路中,路旁仍看到17、18、25至28、34、35、37、39座,均為徙置大廈,不過內裡十室九空了。


  那裡公屋及中小學校很多。公屋方面,除石硤尾邨、白田邨,另有南山邨、大坑東邨、大坑西新邨, 其中大坑西新邨由私人機構「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管理,前四邨由政府「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管理。


  香港公屋集中的地方並不少。除石硤尾,尚有藍田、黃大仙、長沙灣、筲箕灣、柴灣、北葵涌、將軍澳、天水圍、屯門西、城門河以東(大圍、沙田圍等)、大埔北區新市鎮的中心。


  在張貼相片前坳仔先聲明,外祖父在上周末不幸因病離世,事前一度與人爭執,現特表深切哀悼,RIP。


  P1:石硤尾站起步,大坑西新邨就在旁邊,交通極為便捷。


  P2-3:沿原本出口後行,就見石硤尾邨,右邊為近期落成的高樓,左邊較矮的樓就是19座。19座前面為17、18座遺址,原有徙置大廈的天台為學校。



P4:先左轉至石硤尾街,再前走至巴域街交界。巴域街把深水埗及石硤尾隔開,一排排唐樓處就是深水埗。有的店舖結業後,仍未把招牌拆去,前面的遊戲機中心乃一例。


P5:第19座地下的小店,仍具老香港特色。


  P6:有點似教堂的「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P7:對面是深水埗。


  P8-9:42、43分別稱「美山樓」、「美虹樓」,第41至44座都有中文名稱。



  P10:北河街。隱約看到深水埗站。石硤尾與深水埗兩地相連,同屬深水埗區,二站距離也不遠,不過地鐵卻將兩地以太子站(屬油尖旺區)隔開,得花多點候車時間。


P11:21至24座形成四方陣,球場在陣中。


  P12-13:邨內的休憩地方,有點長者在消磨時間。如非寒冷天,長者數必定更多。



  P14:坳仔前期就坐這路線來往外祖家。這路線,自九十年代末維持2元2角車費,一角也不加,極為罕見,去年四月才首次加價兩角。其實步程也只是十至十五分鐘呢。背後紅色建築就是嘉頓中心。


  P15:第22座,前身為徙置區「Y座」附近,外祖家在徙置時期在此住過。


  P16:41座美荷樓,已活化成青年旅舍,旁邊是「嘉頓山」,前面是35至40座遺址。


  P17:35至40座遺址已擺了不少建築材料,準備建新樓。


  P18:嘉頓中心的鐘樓。


  P19-20:沿行人路輕微上走,就是美荷樓。



  P21:只有生活館所在的舊單位,勉強維持原貌,其餘舊單位經已失去原有面貌。


  P22:如單憑此圖片,很難想像這樓宇曾用作徙置居所,居住密度奇高,環境頗為惡劣,兼樓齡達六十載。


  P23:美荷樓接待處前的對聯,一甲子乃六十年。


  P24:生活館落成的紀念牌。


  P25-26:先看到一個屏幕,描述木屋區大火前後的片段。



  P27:以前大學設入學試,現時只有升中一時才設入學試。此列出1959年香港大學入學試的及格者。


  P28:早期徙置區的人口結構,兒童、成人比例可說是一比一。絕大部分居民都由內地逃難而來,坳仔外祖家原藉江門市台山荻海,屬當中的17%及另外的11%,至於祖家則於二十世紀初定居於香港,原藉番禺。


  P29:當時職業以勞動性為主,全無消閒活動者竟然佔最多數,或可證明當然生活甚為窮困。


  P30:1960及1976年的物價對比。目前的物價,多較1976年高出十來倍,而的士牌更被「炒」至當時的幾百倍,只有機票的漲幅不算太大。


  P31:當年居民,多靠走路出入。


  P32:當年飲食,極為簡單,或是因家庭人數極多的緣故。


  P33:徒置大廈的外型。


  P34:1966年報章刊登的電影宣傳廣告。


  P35:當年未推行免費教育,讀小學要交學費。外祖家的「重男輕女」觀念很重,不供養女兒們讀書,強迫她們做童工掙錢。據家母概述,「想讀都冇得讀」,直至鄰居勸籲時外婆才「死死氣」讓家母進小學。


  P36:1953年木屋區大火的過程。


  P37-38:木屋區遺址。



  P39:徙置區居民的生活點滴。


  P40:徙置區街道。


P41:早年可燃放鞭炮,過年時鞭炮聲處處。


  P42:大火後初期的救援工作。


  P43:應是在建收容所吧。


  P44:電視節目表。原來上午好像沒有節目,翡翠台已停播的「歡樂今宵」在晚上九點播放,停播前好像到十點才播放。


  P45:中學課本。


  P46:成績表。幾十年前的小學時期,九字頭成績為基本要求,不少人科科有一百分,少一分都要被體罰。


  P47:學生手冊,為長短周模式,下午班學生如遇星期六長周,定必是苦差吧!這模式在十年前才式微。


  P48:中學課本,以前有「尺牘」科,主要教曉書信的格式。


  P49-51:天台學校的寫照,那時體罰十分普遍。




  P52:上走一層至另一展區。坳仔身處以前的201室。


  P53:門後是露台,原有廁所不見了。


  P54:徙置區走廊煮食甚為普遍,當然不算安全,不過空間狹隘,不安全的行為在所難免。


  P55:徙置區平面圖,部分座數曾轉了兩次。第1至7座為廉租屋,祖家以前住第2座,坳仔兒時才到過。


  P56-57:睡覺的地方,最少分上下格。



P58:左邊是公廁原址,其實以前的男女廁或只是文字上的區別。


  P59:柴米油鹽補給點。


P60:廚房及火水爐。衣架是一種常見的體罰工具。


  P61-62:客廳及木製沙發。留意「雞毛掃」,又是常見的體罰工具。



  P63:廁所為座廁,可算先進了。


   P64:另一單位的客廳,兩張沙發間有個看似是舊式轉盤電話。


  P65:麻雀床及木床,包括十大武器之首。


  P66:另一單位的廚房,還放了個鳥籠。


  P67:公屋發展里程。


  P68:遠方的舊式收音機,可說文物之「最」。


  P69-70:下一層,描述青年旅舍發展里程,很快跳過。這裡看到前兩月AYP考章時到過的白沙澳青年旅舍,原是鄉村學校。



  P71:旅舍內的咖啡室。H字樓的另一端有個小雅座。


  P72:全無懷舊風格的廁所。


  P73:快離開生活館了。三樓及以上就是青年旅舍房間,已失原有韻味。


   P74:沿左走。


  P75:窩仔街兩旁都是公屋樓宇,左前方是美益樓,右前方是23座。


  P76-77:小學生放學時間到!



  P78:原有的工廈,變成「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P79-80:穿過馬路,即到白田邨。第3座是白田邨重建計劃中首批清拆樓宇之一(其餘三座為1、2、12座,見太陽報網頁)



  P81:第3座前有個小平台。


  P82:重建計劃,嚴重影響商戶生計。


  P83:白田商場的商戶不多,停車場「反客為主」。


  P84:繼續上走,就看七層高的白田邨12座,原沒有升降機,但在清拆前夕才加設升降機,感覺浪費公帑至極。


  P85:白田邨第9座。


P86-87:第9座地下,除便利店,其餘都以舊式小店為主,連補習社也被「染舊」了。



  P88:白田邨平面圖,有的座數有個「田」字,都是較新建的。


  P89:12座前的小台子。


  P90:12座正門,自在另一端加裝升降機及新大堂,保安員已在新大堂駐守。


  P91-92:傳統茶餐廳及士多。



  P93:有的小店已停業。


  P94-95:12座後面為一小公園,兼有屋邨對聯。



  P96:這一側,全部店舖應已結業。


  P97:白田商場及巴士站。


  P98-99:在新大堂進入,在臨終的12座作最後(?)留影。樓層計算有點特別,這裡沒有「一樓」,常叫的「一樓」,在第12座中稱作「二樓」,12座「二樓」單位的門牌號碼,以1字開首。頂層的七樓,門牌號碼以6字開首。



  P100:位處三樓的互助委員會。


  P101:三樓盡頭有一通道下降至二樓,101室孤獨的埋在一邊,只有樓梯作伴。101室不能直抵二樓的其他單位。(原來這張相片號碼也是101~)


  P102:上頂樓。


  P103-104:又上又落,來到四樓。這一座幾乎所有單位的門上,都貼上「此單位已由房屋署收回,非法闖入者會被檢控」,只是橙底還是白底罷了。



  P105:座中間有一開揚位置,從隙中看巴士站。


  P106:有的門還未有翻新,已翻新的門則鬆上白色。


  P107-108:長長的走廊,水錶幾近全數拆去,未被拆去的,不代表有人仍居,對應的門上一樣有那驚嚇的字句。神位有的仍遺留在原處,沒有與主人一同搬往新居。



  P109:這一單位,正是外祖家的上個居所,現搬往近地鐵站的新樓。門上的春聯未被拆去。


  P110-111:煤氣錶,有的已斷接。



  P112:水錶,其實都是幾年前才更換過。


  P113:浪費公帑的電梯。


  P114:有的單位自設信箱,彷彿心繫鄉村,不過大堂已設全部單位的信箱呢。


   P115:寂靜的走廊,只見燈光長亮。


  P116:有的單位大門與鐵閘間,掛著大布,涵蓋常人及兒童眼睛高度,確保住戶開門乘涼時,仍可保持一定私隱。


  P117:有的單位,貼有耀目的春聯,屋頂還有「鴻禧」二字,活像鄉村格局。


  P118:兩戶人家的「聯合信箱」。


  P119:電錶。


  P120:某層走廊,擺了台單車。


  P121:房署職員會檢查原住戶是否已清理所有的物件,確保清拆過程順利。




  P122:特別設計的二樓,牆後是101室。


  P123:12座的信箱,有的門已毀。


  P124:1999年的海報,仍未拆去。


  P125:時光停留在前年8月。


  P126-131:特別加送去年5月於外祖家作最後執拾時的相片(鳴謝家人提供)








  P132:離開12座,一群鳥兒正爭吃麵包。


  P133-134:12座地下的小店。



  P135:巴士站、第9及12座。


  P136-138:經過層數不一的白田邨新型樓宇。




  P139:放學時間,學生很多。


  P140:有幾幢唐樓在內街中。


   P141:石硤尾邨最新落成的樓宇,有美益樓、美賢樓、美笙樓、美盛樓、美薈樓及美亮樓。原址為徙置區25至34座。


  P142-143:舊時公屋生活相片。



  P144:地鐵站旁學校眾多。


  P145-146:大坑西新邨。



  P147:廉租屋1至7座原址近C出口,數年前重建成美如樓、美映樓。


  P148:美映樓。


  P149:直望天空。


  P150:美映樓前的大落斜,坐小巴時有時能感受離心力。


  P151-152:回程了,月台佈滿學生,其餘時間此站人流不多。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石硤尾
  • 攻略時間:1-3小時
    是次消費:每人平均約HK$ 10.00
0人比"掂"
  • 小龍 於2014-02-16 19:58:22 留言
    美荷樓我都好想去睇下,新年時想去,不過無開
  • 舉報 回覆
  • No.1
  • 北潭坳 於2014-02-17 16:25:40 留言
    原文由 CkChan 於 2014-02-17 15:23:40 發表
    終於唔係行山
    係呀,平日行山意欲唔係好大
  • 舉報 回覆
  • No.3
  • 特搜總編E 於2014-02-17 16:27:07 留言
    恭喜!經過「SeeWide評審團」一致通過,你的發佈已被選為推薦攻略!你不但可以獲得200經驗值,更能累積200探險里數作為開 展下次探險之旅的旅費!
  • 舉報 回覆
  • No.4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414155

全部攻略 117

全部回應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