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今天古堡已經是荒廢了, 麻石屋就沒有人居住, 但旁邊有一間近代興建的屋就有人居住, 未知是否堡主的後人,
我們在參觀之時亦未見到有人, 所以想詢問有關古堡的歷史也不可能了, 於是大家就隨意參觀, 然後拍照留念後便離去。
![]()
第二處想參觀的是另一座古老的更樓,
但我一時記不起是在大地塘還是鹿地塘, 於是區兄便先帶領大家往大地塘, 到達大地塘後, 沒有看到有更樓的物體, 只有一座北帝廟, 於是先入內上香,
希望神靈保佑今天旅程順利。參觀完北帝廟後, 見到沒有更樓, 於是就確定更樓是在鹿地塘, 區兄說要往鹿地塘就不順路了, 於是就放棄遊覽鹿地塘更樓了,
區兄表示對面的蝴蝶山上就有一座更樓, 他童年時經常上山遊玩的, 但相信更樓現在已經很破落, 不適宜遊覽了。
![]()
![]()
下一處遊覽景點是白銀鄉,
這段路是列入奧運徑的一部份, 沿途有指示牌, 而且又有神犬引路, 所以大家很順利便到達白銀鄉。由於鄉中並無白銀, 所以我們也無意停留, 只是越門而過,
到達文武廟時, 順便入內上香參觀, 在文武廟前遠望蝴蝶山, 竟然可以見到區兄所說的更樓, 不過亦見到上層是有破損的情況,
所以區兄說不宜參觀是對的。
白銀鄉昔日確是有白銀出產,
所以才稱為白銀鄉, 因為銀礦洞就在白銀鄉, 區兄表示銀礦洞共有三個, 一個位於銀礦灣瀑布旁邊, 一個位於郊遊徑旁邊, 另一個位於奕園後面的山上,
我們先去參觀銀礦灣瀑布, 由於這個星期天天下雨, 所以瀑布的水勢浩大, 我們到達瀑布公園後, 先坐下來小休, 並一面嘆茶一面欣賞瀑布,
亞冼就急不及待的跳過石澗, 走上瀑布中間的位置拍照留念, 最後我和區兄, 亞戴都爬上石澗中間位置拍照, 最後大家在瀑布前拍照留念,
然後就離開銀礦灣瀑布。
![]()
![]()
![]()
![]()
在區兄引領下,
大家就參觀第一處銀礦洞, 這處位置政府並沒有列為參觀景點, 如果不是有區兄指引, 大家真的不知道原來就有一處銀礦洞在瀑布附近, 不過洞口已被築上一幅磚牆封閉,
而洞口前的位置雜草叢生, 加上有些積水, 故此未能走到磚牆前探索, 但是見到洞前是極有礦洞的氣勢, 相信此礦洞昔日是很有規模的。參觀完第一處礦洞後,
就要決定是否再上第二處磺洞, 因為區兄說如果上第二處礦洞就要沿郊遊徑上山, 而且要上山就應該直上黃公田再上望渡坳,
否則要較遠的回頭路才可以往橫塘參觀區兄的渡假別墅, 於是我就決定先往參觀區兄的別墅, 然後再研究是否再往銀礦洞。
由瀑布灣公園往橫塘就很方便,
沿著奕園前面的水泥路前行, 再環繞蝴蝶山的一段小山坡路下走, 便到達橫塘, 原來橫塘就是在銀磺灣海灘後面, 有一條小河沿著村中水泥路而出海,
因為近海灘的一段河道是咸淡水交界, 有很多漁在水中游戈, 吸引得大家駐足圍觀, 區兄當然又為大家介紹這處河涌昔日的狀況, 然後再沿水泥路前行,
見到村中很多外籍人士居住, 可能這些老外就是喜歡這裡有山有水, 又近梅窩碼頭, 是最適合悠閒生活品味的外籍人士居住的了。
在區兄引領下,
終於順利到達區兄的渡假別墅, 原來是一座為於山坡上的兩層高的小別墅, 環境幽靜, 而且又有地方可以種花的, 屋前有棵龍眼樹可以作遮蔭乘涼, 而且有陣陣涼風吹來,
真是一處旺中帶靜的好地方。區兄打開大門讓大家參觀, 原來區兄甚少回來渡假居住, 所以這座別墅已經閒置了好幾年了, 各隊友參觀完畢後,
一致應為區兄真是浪費了這座別墅, 如果把別墅租給外籍人士居住, 首先不怕會遇到租霸, 第二 又有人保養維修, 第三又有租金收入,
何樂而不為呢?說得區兄也有點心動, 相信他亦會重新考慮如何充分利用這座別墅了。
離開區兄的別墅後,
再接返村中的水泥路, 區兄表示不走回頭路了, 他表示由水泥路往村尾走, 有山路可以通往銀礦洞那邊, 不過他也沒有走過這條路, 但方向就肯定是對的。到達山邊後,
見到是一段水泥路的拜山路上山, 但另有一段不上山的泥路向著銀礦洞方向的, 我在分岔路口前已經觀察過山路的走向, 見到拜山路可直上山頂, 而且見到山頂有一座涼亭,
相信拜山路是可以有路接回郊遊徑的, 於是就當機立斷, 決定走拜山路上山頂, 然後再覓路接回郊遊徑往望渡坳, 沿水泥石級路上登, 路程也很輕鬆易走,
徐生等快馬自然是一路領先的快速上登, 我就緊隨他們的步伐, 但就一路上登, 一路察看四周環境, 看看如何接回郊遊徑。到達坳頂附近的涼亭時,
徐生等就往涼亭前小休等候隊友, 我就再往前走察看如何接回上望渡坳的路, 看見這段拜山路的水泥徑原來還繼續由坳頂的另一面下山, 看走向似是通往黃公田那邊,
再接回對面山的郊遊徑, 但似乎是落完山又再上山的, 如果走這段路應該是錯不了的, 但好像是不化算, 因為我們已經上到坳頂,
再要走V形路段相信隊友們都不願意的。再往涼亭後面的山頂看去, 似乎橫走山頂是可以接回望渡坳的, 可惜今天以為是容易走的路線, 而且有區兄帶路,
所以就沒有帶地圖, 等一會真是要靠方向感和經驗來找路行了。
返回涼亭與徐生等匯合後,
隊尾仍然未上到來, 於是就先找一處風涼水冷的位置休息, 一邊嘆茶, 一邊欣賞無敵海景, 真是樂也融融。當隊友到齊後, 我叫大家盡情休息和欣賞山下美麗的梅窩景色,
因為今天路線是輕鬆易走的, 不用太趕時間。各隊友亦很讚賞今天這段梅窩深度遊的路線, 同時亦感謝區兄的安排和介紹梅窩各處景點的文化歷史,
特別是帶我們參觀他的私人別墅, 令大家享受了穿梭各處鄉村景點的樂趣。
休息完畢後又再起程,
我告訴大家要走山路橫越前面的山嶺往望渡坳, 帶路的任務由我來負責, 我沿著涼亭後面的山路往上走, 只見山路甚為闊落, 一路往上登都沒有見到引路絲帶,
又沒有地圖, 真是全靠腦海中的地形圖和方向感判決路線的。幸好山路的走向如我所料, 所以走了兩個山頭都沒有問題, 最後到達一處Y形的三岔路口,
我看了地形一會後覺得向右的明顯山路似是向愉景灣方向的, 往左走的不太明顯山路才是向望渡坳的, 為免走錯路要返回頭, 於是我叫亞冼在路口等候,
讓我先往前面探路。當我往前走了五分鐘左右, 轉了個彎就看到遠處望渡坳郊遊徑的街燈柱, 那就錯不了, 於是用對講機叫亞冼帶領隊友過來匯合,
同時再用對講機通知隊尾的區兄要在分岔路走左邊, 確保大家要知道如何走這段荒僻山徑。
沿著山路往前走,
是一段環山腰走的平緩山路, 間中還見到路上有電纜的沙井, 那就更有信心是通往望渡坳的山路, 果然, 最後穿林而出, 原來就是望渡坳涼亭的位置,
我們又成功闖過一段沒有引路絲帶的荒僻山徑, 下次再走梅窩的路線時就可以選擇由這條路線下山經橫塘出梅窩碼頭了。
大家在望渡坳等齊隊友到來後,
就沿著郊遊徑的水泥路向白芒進發, 這段水泥路是在坳頂的平緩地帶穿梭而行, 非常易走的, 各人就以自己速度前行, 約定在涼亭小休匯合,
當我和徐生等快馬快速前行到達涼亭時, 見到涼亭已經被一班印尼女士佔據來開大餐, 並插上三枝印尼國六旗, 於是我用對講機通知Charles, 表示涼亭經已淪陷,
並且有印尼炒飯供應。
我們在涼亭旁邊找到位置可作休息,
於是就先嘆杯茶及欣賞風景等候隊友到來匯合, Charles 等陸續到步後, 大家各自佔據有利位置休息和吃點東西, 但等了很久都未見區兄和亞蘇兩人,
馮生問他們兩人是否識路到來, 剛好就在這時收到區兄用對講機詢問在何處休息, 我回答說在涼亭, 區兄表示他和亞蘇已經下山到達牛牯塱,
原來他們在對講機聽到我說涼亭已經淪陷, 他們就誤以為不在涼亭休息, 於是就直接下山往牛牯塱, 於是我叫他們在牛牯塱等候,
我們就提早下山與他們匯合。
![]()
小休完畢後起程下山,
一路快速下走, 一面用對講機與區兄亞蘇聯絡匯合的位置, 下山到達平路後, 見到亞蘇一人站在路旁等候, 相信他是知道我們起步下來時,
特別留下來等候蘇太到來向她請罪的, 再前行不遠處就見到區兄在等候, 大家匯合後先到牛牯塱村的洗手間洗手洗臉降溫, 徐生亞冼等見到路旁有一處溪流,
就索性走到溪中洗臉, 因為更覺涼快。
在牛牯塱小休完畢,
大隊就往右走沿路出大蠔河看看河口的景色, 因為大蠔河是一處生態價值極高的自然濕地, 而且沒有人居住的, 是一處尚未被破壞的河口自然生態地區, 沿河邊而行,
見到兩名人士在河中落網簾魚, 並剛剛簾到一條斤幾重的烏頭魚。到達河口位置, 剛好是退潮時份, 看到很多招潮蟹走出來活動, 非常有趣的, 可惜就沒有見到彈塗魚,
否則就等如參觀了濕地公園了。
參觀完大蠔河後,
再返回牛牯塱, 沿著車路向白芒進發, 今天天公造美, 不但沒有下雨, 而且陽光普照, 非常炎熱的, 幸好由牛牯塱往白芒只是廿分鐘的路程, 大家到達白芒後,
先參觀白芒更樓, 然後在試劍石旁邊休息, 在休息時我見到從前到來時見到兩個同樣性質的路牌有一個已經被拆除, 現在拍攝試劍石就沒有路牌阻擋著了,
看來有關政府部門終於願意聽市民的意見了。
休息完畢後,
大家在試劍石前拍攝大合照留念, 然後就沿車路出海邊取道海邊的車路返回東涌, 但想不到這段馬路頗長, 沿著鐵路邊前進, 再接上映灣園, 藍天海岸筏豪宅區前行,
走了一小時才到達東涌, 大家都有點累了, 於是齊齊到酒樓嘆下午茶, 飽餐一頓再散隊歸家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