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評局通識科模擬題公布了。綜觀各題目,通識模擬題最令人迷茫的,是題目提供的資料,與所問的問題脫節,考生較難參考資料的內容回答題目,只好就自己所知,「借題發揮」。
通識模擬題的資料與問題脫節,可以用一個例子說明。通識教育練習卷試卷二第一題提供這樣的資料:
「為博紅顏一笑,男士在情人節在網上訂花,卻換來貨不對辦。有市民投訴,透過網站向一家花店訂花,但女士收花時卻發現花朵數目不符,約三分一花朵更已枯黃。昨有數十網民留言炮轟網上花店「賣爛花」,導致收花的女士感到難堪。
有網民陳先生留言:『我的女朋友表示敗柳才會收殘花,還說女士收到殘花仍願意跟這個男士拍拖,這個女子一定是殘花敗柳,殘花敗柳才接受情人節買花還要慳錢的男朋友。』」
根據這通識模擬題以上的資料,考生要回答:
(1) 情人節送花如何反映香港社會上的性別定型;及
(2) 香港人是否認同西方文化多於中國文化。
通識模擬題以上的問題當然可以作答,但題目所提供的資料對考生有多大的參考作用呢?網上購物或groupon的流弊可以理解,該網民的留言也是個別意見,更是個爛gag,難登大雅之堂,雖然說學問不分雅俗,通識科也鼓勵多角度思維,但通識模擬題憑此資料,要引伸到性別定型和中西方文化認同,是否過於穿鑿附會呢?題目提供的資料與所問的問題是否脫了節呢?通識模擬題與考生,是否大家都變成「借題發揮」呢?
感謝 新月人 提供以上資料
新月人的網誌: http://notsomoon.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