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會大學 持續教育學院 將35名內地生,修讀校內課程「認識香港﹕社會與文化」後發表的文章,結集成《港國鏡——內地留學生看香港》一書,表達內地生對香港的困惑(《明報》「教育版」,2010年5月8日)。我沒有看過這書,從報章上的節錄來看,內地生對香港的困惑大致上源於天氣、食物和語言(學生高一卉);亦有源於香港言論自由,沒有共產黨的思想指示(學生謝思明)。內地生因此視港為跳板,最終目的是出國發展。浸會大學社會學系講座教授陳國賁分析,本地生充斥歧視、排斥,「倘若內地生不諳廣東話,本地生根本不會與他們交朋友,最後內地生未能融入本地生的圈子。」
作為內地生的個人感受,無分對錯,但他們由此引申的見解卻頗有謬誤,社會學講座教授不但未能引導學生,反而作出「推波助瀾」式的錯誤分析。內地同學對香港的困惑,是源於文化震盪(cultural shock),但出國發展,又會立刻適應美、加、英等地的天氣、食物和語言嗎?英美的言論自由會比香港低嗎?英美沒有文化震盪嗎?內地生的見解過於片面了!這個社會學講座教授由此分析本地生充斥歧視、排斥內地同學,更是不知有何理據。港生與內地生如果「玩唔埋」,亦有可能是文化差異,一下子升級到歧視是言重了,教授!請問是否內地同學一出國就會同「金髮碧眼」攬頭攬頸,融入他們的圈子?否則教授會否又分析外國有種族歧視呢?
如果我是因為只靠報章的報導,所以斷章取義,sorry,否則我真懷疑這本書的學術水平。
感謝 新月人 提供以上資料
新月人的網誌: http://notsomoon.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