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要學怎樣的英文?」是學者孫述宇在「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的講題之一。題目很吸引,香港歷史博物館演講廳的人龍一度排到館外。
中國人要學怎樣的英文?兩岸三地,佔了人口最多的大陸和台灣,標榜的都是美式英語。可能因香港曾受英國統治,香港的英文主要還是英式。不計算澳洲東南亞等國家地區,英語的兩大陣營就是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
學英式英文會比較「正宗」嗎?孫述宇認為這是誤解。回顧歷史,英語在17世紀發生了一個Great Vowel Shift (GVS) (元音大推移),轉變主要體現在英語長元音的變化上。但當年那些離鄉別井到北美洲的人,卻沒受GVS影響,因此美式英語反而是英國原來的口音。因此孫述宇推斷英女皇依利沙白一世說英文,會較依利沙白二世接近美式英語。
英語是現今世界的通用語 (Lingua franca),孫述宇推測這通用語會趨向簡化,但英式英文有很多idioms,不易明白,例如 all hands on deck 或 he knows the ropes 等用語,不是人人懂鬼。另外,發音方面,在北美洲保存下來的美國口音其實較合理和較清楚,加上美國國力較強,影響力較大,所以英語口音不再由英國人主導。
那麼中國人是否要學美式英文呢?目前美式英文影響力較大,但孫述宇認為英文仍不斷在演變,美式英文也不例外。
散會後才想起更基本的問題:「中國人為什麼要學英文呢?」香港中文大學剛公布一項調查,發現中國人對「學英文致成功」的說法同意度比02年下降1成半,但仍可見「致成功」是中國人學英文的動機。不過,英國作家 Nicholas Ostler 指出,英語的主導權已開始被其他語言挑戰,中文、西班牙文及日文的使用持續增長,估計英文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仍會持續最少兩個世代。
感謝 新月人 提供以上資料
新月人的網誌: http://notsomoon.blogspot.hk/
香港歷史博物館
中環街市
6月27日 樂富培訓就業日
G-fit
康文署「幸福閣」展覽
了了咖啡室
時代廣場展出中國茶文化
土瓜灣牛棚藝術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