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天地是位於九龍灣常悅道的一座零碳建築,而所謂零碳建築,就是建築物本身能夠再生的能源,等同或超過它消耗的能源。所以零碳建築不是「零排放」,正如一個從賭場全身而退的人,只是「零輸錢」而不是「零賭錢」。
建築物本身怎樣再生能源呢?零碳天地透過安裝於的屋頂的太陽能三種太陽能光伏板、光導管及捕風塔等設施,產生約30%的再生能源,其餘70%則透過用廢食油或生物柴油生產電力。
雖然零碳建築可產生能源,但仍要減少消耗,所以建築物以對流通風,將鮮風引入室內,並以感應器監察溫度和濕度,通過智能系統控制窗戶、吊扇。巨大的吊扇轉速低而流量高,比較節能。必需用冷氣時,置於地面的圓形冷風出口,會把冷氣直接吹向身體,不用將整個空間吹冷,是較節能的冷氣系統。
此外,為了改善周邊微氣候,減少城市熱島效應,建造費達二億四千萬元、佔地一萬四千平方米的零碳建築,有一半以上的面積闢為綠化區,種植了300多棵樹木,包括都市原生樹木。
零碳天地的設置先進而齊備,難以盡錄,是零碳建築一個美輪美奐的示範單位,也是零碳排放的典範。要考慮的,是一切零碳設施價值不菲,例如大吊扇由美國進口,每把十多萬元(忘了是港元還是美元),但家居電扇只數百港元。經濟因素以外,更要考慮的,是這類設施很佔用空間,怎樣把零碳建築方式,應用到香港石屎森林裡的鉛筆樓、屏風樓、發水樓、劏房和箱房呢?在連覓地建屋都困難重重的香港,零碳建築示範單位能夠變成「實盤」嗎?
感謝 新月人 提供以上資料
新月人的網誌: http://notsomoon.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