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經常食用的魚類,包括鹹水和淡水魚,
被發現含有可致癌的污染物二噁英,這些魚都是在珠三角水域捕撈或養殖,以二噁英含量由高至低排列,10種鹹水魚分別是:青斑、黃花魚、芝麻斑、黃立倉、黃腳立、牛鰍、深海泥鯭、大眼雞、撻沙和紅衫魚,10種淡水魚分別是:桂花魚、鯇魚、大頭魚、金山鰂、山斑、塘虱、鯪魚、烏頭、黃鱔和生魚。
以上20種港人常食用的鹹、淡水魚,是浸會大學生物系採購作為測試之用的,其他沒有採購的食用魚類,隨便想得出的例如沙鯭、石九公、鮫魚、池魚等等,是否也同樣含有二噁英呢?其他海產如蝦、蟹等是否也同樣受污染呢?實在令人關注。負責研究的浸大教授指出,老鼠實驗發現攝取過量二噁英可影響男性生殖能力、損壞肝臟、減低免疫能力,甚至致癌,但正如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所指,香港目前仍沒有法例規定食物中的二噁英含量,監管上有困難。珠三角發展工業,在冶煉金屬、製模,或焚燒電子和一些塑膠垃圾時,都會釋出二噁英,污染水質、空氣及土壤,食物鏈也受到牽連,而且情況可能愈來愈嚴重。
在此情況下,這些魚類是否可以繼續食用呢?專家以含二噁英最高的桂花魚為例,安全上限是成年人每月食三分一條桂花魚,或每日食半両桂花魚肉。每日只食半両魚肉幾乎等於沒有得吃,實在是難為了愛吃海鮮的人了。
感謝 新月人 提供以上資料
新月人的網誌: http://notsomoon.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