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初月秋意濃
2012年1月10日下午9:46
香港地處亞熱帶,春秋兩季的氣侯變化本不明顯,大自然在受到深層次的破壞後,出現了全球暖化,更令香港的四季轉換更加模糊。
近日早上,家人告知,都感覺咽喉乾涸,和皮膚乾燥,雖然今天是跨進了2012年一月,但那身體信息,正是秋的訊号,這和我在大埔所見相同,因而拙文以此命名。
本是熱愛大自然的我,打從退休起,去郊外遠足的機會比前多了。在沒玩球的早上,隨意去大埔滘自然護理區走走,讓身心去呼吸那清新空氣,舒展筋骨,是一大樂事。
大抵因為喜愛,進而關心多一點-------大埔滘自然護理區的前身是天然松林,故附近有松仔園的地名,在80多年前,是政府重點雜種植林區之一。後來,由喜愛遠足的麥理浩先生,在1976年制定了,具有深遠影響力的<郊野公園條例>,從此,郊野公園內的自然生態才受到了保育。再後來,又有了梁定邦先生,解開郊野公園廁所衛生之結。今天,熱愛遠足的我們,才可以安心享用,設施完備的郊野公園。
我家在獅子山下,要去大埔走走,只需半小時。汽車在穿過獅子山隧道後,轉上大埔公路,經過沙田中文大學,不久,在松仔園的朝山方向,你會見到一個小型咪錶停車場,(只可讓幾台私家車和幾台旅巴停靠。) 左前方一條僅能走私家車的斜坡路,出現在你面前,這就是上大埔滘自然護理區的引道,依著斜坡路上行約一刻鐘,便抵達大埔滘自然護理區的進出口。
這裡有顯眼的指示,不同步道長度,以不同的顏色標示,最短是紅色路,不足3公里。在此漫步林間,享受那特殊的陽光浴-------那陽光是經過10多米高的樹林過濾後,再折射到你身上,你會感受到的是那溫煦,而非炙熱。此段約需1小時,便可返回起點,藍路約走2個小時,最長的10公里是黄路,是接近4小時的路程了。
我在數年前,分別走過這5條山徑,當中包括一條1公里長的自然教育徑。後來察覺,自己走得較為舒適的,還是藍路和紅路。無論你選走那條路,每至岔口,都有足夠的指引,讓你在一條小徑轉走另一條的那一刻,不會迷路,因而走來心安。
今天想來,這幾年,吸引我不斷前往的理由,是那裡擁有苔蘚斑駁的石砌古道、林蔭蔽日又疏落有致的大片樹林,琴嗚般的溪水聲。最重要的是,那滿目青葱和只聞鳥語的靜謐環境,是那麼令人舒坦。我也曾小試,在陽光灑進的林蔭裡,赤足走小徑一段,是那麼美妙的記憶。
月來數訪,先是在引道兩傍地上,見到越來越多的楓香落葉,據說,摩擦一片落葉,會有一股苿莉花般的清香,我因幼年失嗅,故未能給你證實。偶爾,抬起頭看看,發現沿路20多米的高處,那楓香葉,逐漸從綠色轉黃,甚至橘色,再下來,竟有漸紅的飄下地來了,因而來訪越多,更專誠帶上照相機,記錄這浪漫美麗。
想不到,去秋錯過了到韓國賞楓的時機,竟然可以在大埔補回。
============================================
感謝 珠江 提供以上資料
珠江的網誌: http://mk0chu.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