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初訪
幾天前剛從台灣回港,是與親友悠遊台灣,一起度過愉快的8天。
回顧促成這次遊台灣的因緣,本是羽球友相邀,在隨喜的心態下,預算報團的最後一刻,發起人卻因故未能出行而作罷,衆人在獲悉原委後,期盼她稍後再當旗手,也通知親友暫緩此行,從而種下了,另一段因緣種籽。
上月,親友告知入台護照已收妥,期限內若不使用,豈不浪費?他這一問,成就了4月中旬首訪台灣之行。
( 現今台灣入境條例,規限了並非在香港出生的居民,要持有有效的入台護照方可成行,在港出生的,則只須在出行前,在互聯網上自行辦妥一次性,免收費用的出入境手續,並攜打印的文件,交台方海關申報便可,此舉簡化,意在吸引更多港人去台灣消費。)
在距離出發日不足2周之時,才確定參與親友為10位,並以團隊資格,辦理較便宜的來回機票。由於考慮到其中半數已達耳順之年,因而訂定的出行方案,雖然是串遊背包行,但在制定日程上,要以閒為綱,安排不用緊湊。實行以悠閒的心情去感悟,台灣的自然風光之美,期望開心出發,愉快回家。
我們在辦妥機票,和確定了大部分房間之後,開了一次會議,討論了大略行程,即時籌集團隊資金,定出會計和出納人員,並協議好是北進南出。早上從台北入境,住3個晚上,轉台中又住3晚,在高雄住1晚,然後,黄昏從高雄小港機場返港。
會議上獲悉,10人當中,原來有9位從未踏足台灣,唯一的1位,曾經在20多年前因工曾訪台北,但記憶已模糊,該重新認識台灣,會議至此結束。各自回去,為這回首訪寶島之旅收拾行裝。
開心的日子過得真快,轉眼間,8天皆已過去,回港後,在日記上寫下的8點反思,今借此分享,我們這不緊不慢的8天點滴。
背包行旅 開放胸襟
去外地旅行,可增長見聞,此話不虛。猶以背包旅行而且從未踏足該地的,更需要即時面對和解決眼前的新問題,行者擁有開放的胸襟,應變的心態殊為重要,心底的根基穩固了,從而確保整個旅程步步如意。
民眾熱情 斯文有禮
在香港公共交通上,常見两個怪現象,年長的大多愁眉深鎖,臉面上映照出盡是生活壓力;年輕的大多人手一機,進了車廂,腳未站穩,雙手已經像痙孿般的地打打,搶座位不用說了,更有新晉父母輩,升班未忘兒戲,因而5歲小孩也跟著父母,齊齊打遊戲機。見多了,只能慨嘆:神經絃線繃得緊的香港人,該歇歇了。
然而,當我們首度與台北(新北市)民眾接觸時,發現無論在捷運(地鐵)還是公交車裡,或在小巴上,我旁觀多次,年青人普遍習慣了主動讓座。車廂裡,另一特點是沒見瘋狂打機的風氣,就是並肩交談也是輕聲軟語,在使用手提電話跟對方交談時,旁坐者幾乎是聽不出來,更不聞在港公交上經常聽到,一人在講手提電話,全車皆該聽的聲音污染。
問路本是不想花時間去尋覓,但竟然也是一次次的愉快經歷:當大夥放下行里後,立刻走下往捷運的地下街,奔誠品書店的方向。原來眼前的台北車站,就是台北的交通樞紐。其地下街,規模宏大,實在讓我們大開眼界,竟令我們如劉姥姥入大觀園般,目不暇接。那裡商舖林立,遊人如鯽,一眾到了岔口,因擔心迷路,急忙挑身旁那位樸素阿姨來問,她二話不說,領著我們,走過偌大的捷運地下街商舖群,步行近十分鐘,順利來到捷運站詢問處了,她還在熱情地,介紹該如何省錢,那裡便捷,讓我們感激再三;那4位年過花甲的本地小學女同學,相約旅行畢,恰在鄰座等候小吃時,聽出香港口音,便專諴跑過來,除了向我們推薦那裡好玩,那裡便宜之外,更意想不到的,即時買來幾包小吃,贈予我們初嚐。面對如此熱情好客的台灣人,令首遊寶島的我們,皆為之動容。...........
============================================
感謝 珠江 提供以上資料
珠江的網誌: http://mk0chu.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