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雙螺旋(1968)

小A的世界 於 2014-04-23 16:19:40 發表  |  累積瀏覽 767

分類:書評

由於在上一篇blog文介紹的傳記《DNA光環背後的奇女子:羅莎琳‧法蘭克林的一生》的作者Brenda Maddox在書中大事抨擊發現DNA結構的其中一位重要人物,獲得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James Watson(1928–)所寫的自傳《雙螺旋:DNA結構發現者的青春告白》(The Double Helix: A Personal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陳正萱、張項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就把這本書借回來拜讀一下了。不過讀完後,我發現事情並沒有Maddox所寫的那麼嚴重。


當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雙螺旋》其實是已被大幅修改的版本,它的初稿《誠實的吉姆》(Honest Jim)因激怒了多位書中的當事人,包括DNA結構的另一發現者Francis Crick(1916–2004),而遭到大幅改動,最後才已《雙螺旋》這個名字出版。因此初稿中那些破壞他人名聲的字句,並沒有在讀者面前出現。但身為 記者的Maddox,當然有辦法把初稿弄到手,所以可能才會有如此激烈的反應。


但即使如此,《雙螺旋》的出版仍然引起軒然大波,持正面意見的人(他們大都是和該事件無關的人)非常欣賞Watson的誠實,能夠把DNA結構的整個發現過 程,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面,都公諸於世,使一般大眾對科學界有更深的認識;持反面意見的人(以當事人、衛道之士和女權主義者為主),一方面批抨Crick 和Watson盜用Rosalind Franklin(1920–1958)和Maurice Wilkins(1916–2004)的數據,另一方面對Watson在書中的言論相當不滿,當中尤以Watson對Rosalind的負面描寫所面對的 批評最為嚴重。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雙螺旋》是一本自傳,並非是一本歷史書,因此書中理所當然充斥著主觀的個人看法和對所有的事情都缺乏詳細的考究,純屬個人感想,就好像現代人寫blog、facebook和twitter一樣,我曾經讀過某球星的自傳,內裡還充滿粗言穢語呢!所以我們根本不能用「客觀事實」的角度去讀那本書,因為這由始至終都只是Watson的個人感受。例如在書中有關Rosalind的描寫中有很多負面的地方,在DNA的結構被發現之前,Watson對 Rosalind的認識完全是來自Wilkins單方面的描述,而所有對這段歷史有所認識的人,都知道這二人關係之差,已達到無可修補的地步。因此當時的 Watson當然無法對Rosalind有甚麼良好的印象,直至DNA結構被發現,Watson和Rosalind真正認識後,兩人對對方的印象才大為改 觀。所以Watson才在書中後記寫到他對Rosalind最初的觀感,無論是性格上還是學術上,大半都是錯誤的說法。


至於Crick和Watson盜用Rosalind和Wilkins的數據一事,當然是兩人的不對了。因為當Watson發現Wilkins給他看的那張揭 示DNA結構的晶體繞射照片內的秘密時,正確的做法應是以此作籌碼,遊說對方建立合作關係,畢竟在科學研究中,co-laboratories並不是甚麼新鮮事,而Crick和Watson的做法,無非是為了獨佔榮耀。當然我們不能排除他們先前構造的模型被Rosalind批評得體無完膚(事實上他們那個 模型真是錯得離譜),而不敢向他們提出合作,但從二人在DNA結構發表前和之後所作出猶如心虛的表現,似乎還是傾向前者。但他們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 行為,除了顯示出他們對名利的追求外,還揭示了科學界的問題—研究經費從何而來?


科學研究,特別是涉及基礎理論的研究,不像商品發明,是賺不了錢的,相反它更是「燒錢」的行為。對於這種「只出不進」的行為,要維持它的生存,就只能尋求贊 助,而說服各大財主「慷慨解囊」的唯一方法,就是賺取名聲,而科學家賺取名聲的方法,就是推出一篇高質,能在如《自然》(Nature)、《刺針》 (The Lancet)等著名學術期刊發表,甚至是能改變世人觀念,對未來人類世界作出重大貢獻的論文。只要推出一篇這樣的論文,即使之後一無所出,也不愁沒有出 路,而那人所屬的研究機構更是「豬籠入水」,不愁沒錢用。所以當年未成名的Watson因沒有贊助而要居住在環境極其惡劣的地方(雖然這是他自找的);即使是像Rosalind這種對科學研究充滿熱誠的人,在生前也要為自己的研究小組的生存而要四出尋找資金,這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除了開源外,特別在全球經濟下滑,研究經費不斷削減的現在,節流也是一個研究小組生存的不二法門。由於不能使那些生產研究物資的大企業減價,因此很多研究小組的負責人都選擇向研究員開刀,就是減少聘請受薪研究員的數目,改為收研究生。例如在香港,只要那人在大學本科時拿到二級甲等榮譽以上的學位,就能成功申請大學的獎學金,修讀該大學的研究學位,金額和一般研究助理差不多。獎學金中有一半是由大學支出,另一半是由那學生所屬的研究小組負責,因此對研究小組的負責人來說,這些學生猶如「廉價勞工」一樣。而且為了能順利畢業,這些學生一般都比受薪研究員努力(就好像上班一樣,一個部門總有無心工作、得過且過的員工),絕對合乎經濟效益。但這卻造成一個問題,就是高學歷研究生的大批量生產,他們畢業後究竟何去何從:一般機構根本無需聘請如此高學歷的人,而各研究機構亦沒有這麼多空缺給那些人。為了生存,這些研究生自然要更加想盡辦法去嬴取名聲,做不到就慘被淘汰,科學界其實比其他很多行業更為殘酷。


好像越寫越遠了(笑),說回《雙螺旋》這本書,基本上除非閣下對James Watson本人很有興趣,想了解多一些有關他的「八卦」外,本書並沒有甚麼其他值得一讀的地方。因為有關DNA的發現史,Maddox的Rosalind傳記寫得更為清楚。


對信仰、時事、音樂、足球等其他主題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來到本人的blog:http://smallaworld.blogspot.hk/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405575

全部攻略 315

全部回應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