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日期:2014-04-20
上次走釣魚翁郊遊徑時, 遠遠看到昔日佛堂洲的海島已經被填海陸地連在一起, 位置就在無線電視城旁邊, 於是就與Charles談及可以找機會探索佛堂洲, 順便探索朱翁大作所說及的古稅關遺址。後來Charles建議在本星期成行, 並要求我計劃探索的路線。我想到佛堂洲只是一個細小的海島, 島上的山也只是100米的高度, 如果只是單一探索佛堂洲, 可能路線就太短了, 於是就想到探索完佛堂洲後, 可以順便探遊大赤沙, 然後接走釣魚翁郊遊徑往大廟。
早上九時正在坑口站集合, 由於早前已收到徐生, 亞戴和KK的通知謂未能出席, 還以為今次旅程只有幾人參加, 沒想到早上收到Simon與區兄來電通知會參加今次旅程, 結果合共有11人出席。於是 點齊人後便往巴士總站乘搭298E巴士前往將軍澳工業村起步。
到達將軍澳工業村後, 先拍攝起步大合照留念, 然後取道駿日街向佛堂洲進發。雖然我們從前都沒有到過佛堂洲, 但在巴士站一看, 佛堂洲就在前面不遠處, 沿路前行, 只要心水清的話, 就會看得出有前人留下的標記指示方向的。
轉入小路而行進入佛堂洲山邊的範圍, 首先見到一位貌似菲籍女士和一位小孩迎面而來, 我感到有點奇怪, 為何這裡是工業村也有菲籍女士帶小孩到來玩耍, 不過這位貌似菲籍的女士也很友善的跟我們打招呼說聲早晨。
沿水泥路而入, 就可以見到佛堂洲古稅關位置前的海灘和小碼頭, 灘上有三幾位釣魚人士正在釣魚, 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遊人了, 好像我們這些專程到來訪尋古蹟的傻人相信是極少數的了。
忽然有狗吠聲傳來, 只見一頭家犬向我們狂吠, 但見我們步步前進毫無畏懼, 狗兒只好且吠且退的走回家門口前面, 原來小路盡頭是一座長方型的民居, 並設有木門阻擋去路, 門上並貼上內有惡犬的告示牌, 相信是屋主不想被遊人騷擾, 於是用這個辦法阻擋遊人進入此處又有古蹟, 又有民居的範圍吧。
我們當然也是識趣的, 既然此路不通, 那麼我們可以改行海灘的, 於是我帶領隊友走海灘往碼頭進發。聽說幾年前有些遊人到來參觀古稅關時, 都誤以為那座民居就是古稅關。但我從前拜讀過朱翁的大作介紹佛堂洲古稅關遺址的描述, 他在書中說明佛堂洲當時是有兩位居民居住的, 書中還有朱翁跟兩位居民的合照, 那就說明那座民居並不是古稅關的位置, 至於古稅關的正確位置在那裡呢?那就真的要考驗我們的判斷力了。
雖然地圖上有標示古稅關遺址在沙灘的位置, 但那只是大約的位置, 不過我相信也是在附近的了, 稍為看過地形後, 我很快就判斷出最可能的位置, 於是先叫隊友留在沙灘等候, 讓我先行探路看看能否通行。
向著我認為的方向披荊斬棘的前進, 進入林中不久, 即見到有幾條古舊的花崗石條作為護土牆的一部分, 於是我就確信是找對地方了。再攀上這段陡直的泥坡, 即見到一幅平整的青草地, 周邊都有較完整的建築物地腳殘留著, 與朱翁大作照片上的古稅關遺址的東西完全吻合, 於是我用對講機通知隊友們可以沿路上來參觀。
由於這裡位置比較隱蔽, 加上有民居惡狗在前面擋駕, 能夠尋找到古蹟遺址的人相信也不會太多, 所以古稅關遺址的情況與朱翁大作照片大致相同, 沒有遭到到甚麼破壞, 只是那幾塊斷裂了的稅關石碑, 就被政府搬到尖沙咀的香港歷史博物館存放及展覽, 並且宣佈這處古稅關遺址是法定古蹟, 不過在佛堂洲填海與陸地相連後, 並未見有關政府部門在這處古蹟遺址進行任何的保護措施, 有時真的不明白那個甚麼古物古蹟辦事處的官老爺們是幹什麼的。
這處古蹟遺址是非常多蚊的, 我們只是逗留幾分鐘, 已經引來大隊蚊形轟炸機不停的進攻, 所以大家參觀完畢後連忙拍攝大合照留念後便匆匆離去。 當然, 我們在參觀古蹟遺址時, 都是遵守眼看手勿動的原則, 以保護古蹟的原貌, 希望那些古蹟辦的官老爺們不要整天坐在冷氣辦公室去說甚麼保護古蹟了, 應該先熟讀朱翁的大作, 再來現場看看, 然後立即著手進行保護古蹟遺址的工作吧!
離開沙灘時路過那處民居, 見到這座當年朱翁曾經與那兩位原居民拍照的民居, 已經改建成現代化的居所, 似乎是由菲籍人士居住, 他們更友善的揮手跟我們打招呼, 可能是見我們到來參觀時沒有強闖民居騷擾他們吧!
探索完古稅關遺址後, 下一處目的地就是探索佛堂洲的山頂, 由於上山只有兩條路, 一條易走的, 一條較難走的, 但想到佛堂洲的山只有一百米高, 應該也不太難走的吧, 所以就選擇了走鐵樓梯那條路上頂, 走完幾段鐵樓梯後, 見到有山路可通行, 於是沿路前進, 但山路未見有引路絲帶, 証明甚少行山人士到來走過, 所以野草非常茂密, 完全將路胚掩蓋, 我於是出動無敵剪開路, 幾經辛苦奮力衝破多處的野草藤蔓障礙, 終於到達電線桿的位置, 然後見到一條寬敞的水泥石級路出現眼前, 真是有點後悔, 剛才為什麼不多走兩步往駿日街那邊走這段水泥路上來呢!
這段水泥路其實是通上半山的墓園區, 看墓地的情況應該是近來的墓地, 相信是佛堂洲填海後才出現的墓園, 看見墓地區是有路上山頂的, 於是我就由墓地後面登山, 但山路差不多到山頂時又好像消失了, 於是又要硬闖草叢直上山頂, 可是到達山頂時又不見有標高柱, 而且山頂亦是長滿野草的, 相信再前行也不會是輕鬆的路段, 於是先找一處較平坦的位置小休回一回氣, 然後再努力向前闖吧。
小休完畢再起步, 又是面對一些茂密的野草藤蔓的無路前行的環境, 我在前面用無敵剪開路, 馮生也出剪在後支援, 雙剪齊發下再次突破難關, 順利下走一處小V谷到達對面山崗頂, 然後見到有較為清晰的山路通往標高柱的位置, 原來標高柱的山崗就是在無線電視城旁邊, 我們在山頂居高臨下, 可以盡覽電視城全景, 辛苦剷林到來也是值得的, 不過我就覺得疲累了, 所以就先在標高柱的石台坐下來休息回一回氣, 然後再欣賞電視城的全景。
當其他隊友在欣賞電視城景色之時, Charles 就拿出他的古董地圖與現代版的地圖對比, 看到佛堂洲前面的大赤沙, 與及鐵篸洲一帶已經填海變成陸地了, 從古董地圖所記載的上流灣海灘已經消失了, 佛堂洲在古董地圖的名稱是佛頭洲, 不知何時被政府改稱作佛堂洲的了。在古董地圖就清楚的記載了佛頭洲海灘後面劃了兩座建築物, 一座就是民居, 一座應該就是古稅關的遺址。古董地圖是40年代繪製, 相信當時古稅關的建築物並未完全倒塌的吧!
在山頂休息完畢後, 再拍攝大合照留念, 然後就向另一邊山頭進發, 這段山路仍然是野草茂密的路段, 山路走了一段就消失了, 要硬闖草叢走下一處小山坡, 然後到達一處山坳, 我看看地形後, 就判斷是到往前走再上對面的山崗才是對的, 於是再闖草叢向前行, 不久便找到較明顯的路胚, 並開始見到有一條很舊的絲帶出現了, 証明走這處方向是正確的。
沿路上到山崗頂, 仍然是身處一片草叢中, 不過就開始見到一些較為新的絲帶出現, 沿著引路絲帶的山路前行, 是一路下山的方向, 而且是向著海邊的方向前行, 最後穿林而出, 就看見燈塔島就在腳下, 我們其實已是在山崖邊了, 即是已經順利橫越佛堂洲的三個山頭, 再沿路走便是最後一段下山的直崖路, 山路是驚而不險的, 我輕鬆下走到達海堤, 再等候隊友慢慢下走到來匯合。
由於時間已經是十二時了, 於是就在海堤上休息, 大家一面享受陣陣海風, 一面欣賞燈塔島的景色, 燈塔島與佛堂洲之間有一處小海峽, 並沒有被填海而得到保留, 真是異數, 故此令到燈塔島的景色更有氣勢。
我在休息時告訴大家, 下半場的路程是走明顯的山路上大赤沙, 大家當然都沒有異議了, 因為剛才探索佛堂洲的山頭已經是非常刺激但又消耗很多體力的了。
休息完畢後, 再拍照留念, 大隊便起步沿馬路離開填海區, 走到閘口前, 兩位印巴籍吉叔見我們大隊人馬殺到, 只是眼巴巴的看著我們離去, 沒有上前騷擾我們。
沿著環保大道走幾分鐘便到達TVB的大樓, 這裡有路口返回今早下車的巴士站, Simon表示要先行告退, 因為他昨天晚上才由外地公幹回港, 今天早上就歸隊到來行山, 所以要早些離隊回家休息。
與Simon分別後, 大家再沿路前行, 到達堆填區入口處覓路上山, 先上一段梯級路, 然後接上山路前行不久, 便到達堆填區的上方, 由於這邊的堆填區已經完成了堆填, 並種滿了草, 所以並沒有甚麼異味傳來, 這時候天氣開始非常炎熱, 而且陽光普照, 剛剛上登完一段陡直的梯級路, 正感到非常嗦氣, 面對一片綠草如茵的堆填區, 正好停下來唞唞氣再上路。
小休後再上登, 山路就變得較為平緩, 而且是在密林中前行, 可免被烈日暴曬之苦, 除了路上有很多蜘蛛網要不斷清除外, 基本上走這段路是很輕鬆的。
還以為可以很輕鬆便可以登上大赤沙的頂峰, 怎知山路由中段開始又回復陡斜的山坡要不停上登, 最要命是這段山坡是無風地帶, 在悶熱的環境下上登陡直山坡, 體力消耗特別大, 隊尾已經墮後較遠, 於是我叫亞冼等快馬先行上山頂, 我就留下來等候隊尾到來匯合。
大赤沙雖然不是甚麼高山, 只有二百米的高度, 但臨近山頂的一段是較為陡直, 所以感到有點吃力, 因為今天上半場勇闖佛堂洲山頭時體力已經消耗了大部份, 再來上登這段悶熱又陡直的山路就有點辛苦了, 加上亞冼等快馬先頭部隊, 雖然先行一步的用對講機通知, 還未到達頂峰的標高柱位置, 所以我就不想催促隊尾了, 就讓大家在中途一處坳頂小休回一回氣, 然後再攻頂向標高柱進發。
到達標高柱時, 已經熱得要命了, 見到標高柱的石台時, 正好坐下來休息, 亞冼就說石台位置是沒有風的, 要走下兩步才有涼風陣陣, 我們按照他的貼士往下走兩步, 果然有涼風吹來, 於是各自找尋有利位置休息回一回氣了。
在休息時間, 我宣佈由於天氣炎熱, 隊友們體力未必可以再上田下山, 所以我要縮短行程, 不去布袋澳吃海鮮了, 改為在虾山篤往清水灣乘車往將軍澳飲茶, 大家都覺得很好, 因為天氣太熱, 大家都吃不消了。
再起步下山, 很快就接上郊遊徑, 沿路前行當然沒有難度, 各自按自己速度前行, 然後下山往虾山篤的涼亭匯合。 到達涼亭後, 各自小休片刻, 然後再沿馬路前往清水灣泳灘巴士站乘車, 馮生伉儷先行告退, 其他隊友就一同乘坐小巴往將軍澳商場飲下午茶, 飽餐一頓然後散隊各自歸家。
由於佛堂洲古稅關的碑石被移送到香港歷史博物館展覽, 為了一窺此石碑的真貌, 我特別前往位於尖沙咀的歷史博物館參觀, 終於在一處玻璃柜的展覽區找到這塊石碑。
原來當年的博物館人員在古稅關找到的不單只有石碑, 還有一隻完整的香爐, 上面寫有佛頭洲福德宮的字樣, 那就清楚的說明了兩件事, 第一, 佛堂洲應該是叫做佛頭洲。第二, 古稅關的遺址是有一座福德宮, 即是我們俗稱的土地廟。
再看古稅關石碑的實物, 大約有七呎高, 一看就知道不是石碑, 而是石門楹, 這種以花崗石打成的門楹在很多古廟宇都很常見, 石門楹上刻有「德懷交趾國貢賦遙通」九個大字, 一看便知道是一副對聯, 再配合旁邊的香爐看看, 就知道此石門楹應該是來自佛堂洲福德宮門楹的下聯, 這種對聯一般都是鶴頂格形式的, 只是在遺址找不到上聯, 所以一般人就只說在古稅關遺址發現有稅關石碑, 這個說法並不完全正確。當然佛堂洲是古稅關是正確的, 因為找到的石門楹上除刻有「德懷交趾國貢賦遙通」九個大字外, 旁邊還有「稅廠值理重修」六個小字, 足以証明此處地方確是與稅收有關係的。而且我們在古稅關遺址所見, 現場應該是有三座建築物的, 相信其中一座較細面積和仍然有牆腳殘留的就是福德宮的遺址吧!
如果當年在稅關遺址可以找到石門楹的上下兩聯, 便可以証明是一副福德宮的鶴頂格對聯, 上聯開頭是「福」字, 下聯開頭是「德」字, 例如我大胆假設這副對聯如下:-
「福蔭佛頭洲風調雨順」
「德懷交趾國貢賦遙通」
如果當時能夠找齊上下兩聯, 便可以確定是出自土地廟的石門楹, 因為看見香港歷史博物館展示的香爐, 上面寫有光緒十二年的字樣, 光緒十二年就是西歷1886年, 而香港島割讓給英國是1842年, 九龍半島割讓是在1860年, 新界租借給英國是1897年, 所以佛堂洲稅關在清代光緒年間仍然有稅關人員駐守運作的, 當時島上仍然有幾戶姓葉的村民居住, 所以建有土地廟並不出奇, 而這座土地廟應該是在1886年由當時稅關的值理出資重修, 故此能夠打造一對較為豪華的花崗石條門楹。後來在1897年英國全面接管佛堂洲一帶地方後, 清朝的稅關人員自然要撤退, 於是佛堂洲這處偏遠的海島, 自始就完成其歷史任務, 漸漸就被人遺忘了。
如非朱翁在1962年到來旅遊發現古稅關遺址, 並在報章上撰文揭露這項重大發現, 引起當時香港博物館人員的關注和跟進, 相信這處遺址和石門楹仍然不為人知, 命運就有如我們幾年前探索過大嶼山煎魚灣海灘, 在樹林內見到普濟禪院遺址的石門楹一樣, 百多年來到今天仍然是靜靜的躺在樹林中無人理會了。
KMB 298E
大赤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