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前一個星期,基本上打算從X-E1以及G2兩個系統中作選擇,再加上X10作為後備機。之後的一個星期,我反覆使用兩套器材,希望從中作出決定。其 實,打從心底我是想以菲林機作為主要工具,因為我對富士內置的菲林模式不太有把握,但又不想拍RAW因為去旅行拍那麼多相,後期功夫實在太多了。另一方 面,全菲林實在是有隱憂,不竟室內以及近拍都是Contax G2的弱點。到了出發前一晚,我做了最後決定︰兩套都帶去!但不帶X10了。
經過5天的旅程,我有以下感受︰
Contax G2︰
實在是一部好機!機身雖然說不上輕巧,但是三支定焦都嬌小易收藏,不計拍食物及室內,其實已經很足夠。經過今次的經驗,我覺得如果多一個機身,就可以應付 絕大部份的場面,例如一部用100度菲林,而另一部用400度甚至1600度菲林,那就室內室外都可以輕鬆應付了。亦因為這個想法,我已經買了一部 Contax G1作為二號機。哈!
Biogon 28mm f2.8︰6成的時間都是用這一支鏡頭,是一支很好很好的隨身鏡頭,成像好唔覺形變,圖片說明一切。當然,有些大景不禁令我想念另一支Biogon: 21mm f2.8。
Planar 45mm f2.0︰我覺得,它比起富士XF35 (等效53mm)還要好用!因為XF35的視覺真是窄了一點,而此鏡全開光圈可用,令我在昏暗環境都會想起了它。
Sonnar 90mm f2.8︰噢,不是它不好,而是用到90mm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為了它我用它拍了一兩張相片而已,整個旅程它可以說是可有可無。
Fujifilm X-E1︰從任何角度看,X-E1都是一部好機,X-Trans CMOS成像出色,高ISO表現優異,光圈環以及快門轉盤都很就手。擔心的,就只是它的菲林模式。除了擔心用錯了模式,拍攝時的曝光就要更為準確,因為我 不打算用RAW作儲存,直接jpeg後期少了修改空間。整個旅程拍了一千張左右,整體上我是滿意的。真正的問題,是我的鏡群組合。(後話)
如何快速轉變各種設定呢?那就要好好運用機內的自定設定功能,X-E1可以儲存7個自定設定,由C1到C7,我把不同情景輸入入內,例如C1係 Velvia ISO100,C2係Astia ISO100,這兩個是常用的戶外模式。C3係Hi Pro Neg. ISO400,給我室內之用,而C4則是Velvia ISO400 DR400,專門給我拍背光/高反差風景。最後,C7是設定來拍夜星,預先把白平衡設定為3000K,還有其他用來拍夜星的設定。用的時候,入Q Menu選擇一個自定設定就可以,很方便快捷的。
XF 14mm f2.8︰貴為X系列最貴的鏡頭,它的表現對得住它的價值。在X系統中,它的使用率是旅程中最高的。雖然它的形變控制得好,但是等效21mm的廣角鏡,4角的張力還是有的,在拍照家庭照時就不得不加以考慮。其實,一支28mm可能更適合我所需。
XF 35mm f1.4︰出色!我基本上除了因為陽光猛烈最快快門已用而不得不收細光圈,很多時我都會全開光圈來用的。那種空間感,X系列就只有它做到。但是,視覺很窄成為它的缺點之一。這時,我想起了年尾發表的23mm f1.4。
其實,我還帶了一部機!那就是Olympus mjuII!一部全天候輕便相機,配備 35mm f2.8好鏡頭,到小人國玩水我就是帶著它。說實話,它的取景窗還要比G2的大。
不得不提的,就是一支輕便的腳架,當中一支Joby八爪魚陪伴我過了快樂的一晚。一定要買正貨呀!用了兩年依然結實沒鬆散。
另一支鏡則是Zipshot,用來拍合照用的,但結果一次也沒用到。
菲林方面,我帶了三種菲林︰
富士100︰最出色的菲林!成像好得沒話好說,回港後我即刻再買了10筒36張的。
Portra 160︰出色但面臨停產的菲林,皮膚膚色很好。
Xtra400︰明明是不錯的菲林,但出來卻不太好,相信是因為回程是過X-RAY機有關,不竟400度比較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