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北京王府井書店買了一本文匯出版社印刷的《人間詞話》,裏面包括了王國維原稿中未收入書中的部份,共四十九則(《人間詞話》正文有六十四則);《人間詞話》我以前讀過多遍,此書買後,放在書架上便忘了(今年買的那本《王國維全傳》亦是在書架上苦苦等候我),那四十九則一直未看。昨天有讀者留言,莫名其妙問我「何不效法王國維,一死以謝天下?」*,我一笑置之,卻想起了那本《人間詞話》,於是拿出書來,翻到未收稿部份,一口氣讀完那四十九則詞話。
四十九則裏有一則與眾不同,值得一談;這一則極短,比詞話裏的其他文字粗豪,而且不是直接討論詩詞的:
「社會上之習慣,殺許多之善人;文學上之習慣,殺許多之天才。」
這幾句是故意誇張之言,藉誇張以收警惕之效。習慣,是因長期重複而變得不假思索便自然而生的意念或行為;「社會上之習慣」是因社會環境而養成的習慣,不但是個人的,也是同一社會裏大部份人都有的,而「文學上之習慣」則可因文學風尚而養成,也可因個人寫作經驗而養成。
所謂「殺善人」和「殺天才」,當然不是真的殺人,而是指扼殺人的善心和寫作天份,使其不能顯現或發展。以往奴隸所受的對待,現今仍有的種族歧視,就是社會習慣能握殺人善心的好例子;至於文學習慣能扼殺寫作天份,則較難舉例,明清科舉考的八股文算是較明顯的例子吧,其實現在中小學老師在作文堂教導學生的一些「寫作技巧」,也可能會令學生養成「殺天才」的寫作習慣。
這令我聯想到香港的國民教育爭論,洗學生之腦可能不易,但令學生養成某些思想或行為上的習慣則不會太難;假如我們不接受國民教育科的內容,那麼就算我們不擔心學生被洗腦,王國維這幾句說話也提醒了我們,國民教育科仍是不可不防,不應輕易放棄反抗。
* 其實王國維自殺的因由眾說紛紜,從無定論。
============================================
感謝 魚之樂 提供以上資料
魚之樂的網誌: http://fishandhappiness.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