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向沈旭暉進一言: 辭達而已矣

魚之樂 於 2011-01-01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303

分類:
沈旭暉〈給唐英年的信: Lend Me Your Ears, What Went Wrong? 〉一文,似乎頗引人注目,我先在 Facebook 上看到朋友轉貼,昨天又有讀者問我對該文有甚麼意見。我在 Facebook 的 comment 是「不知怎的,沈旭暉寫的東西每每看到我頭暈」;讀者說:「在大眾報章上刊登的文章竟然寫得如此深奧,我覺得有點反感」,我的回應是:「即使是寫學術文章,也可以盡量寫得清通一點,沈君卻反其道而行,寫報紙文章也來個大顯功架;這有兩個可能的解釋:一是他擺脫不了學術文字的束縛,一是他故意賣弄。」今天重讀沈文,忍不住想多講幾句。

沈君這封「信」,當然不只是寫給唐英年的,也是向留意有關事件的市民大眾表達高見。唐司長會不會看沈君鴻文,很成疑問,然而,即使他嘗試看,恐怕看不了兩段便大叫投降,喝紅酒鬆弛腦筋去了 --- 紅酒多喝了會頭痛,但至少喝時是樂趣,沈文給人的,就只有頭痛。無論沈君文章的論點怎樣正確,以如此糾纏的文字寫出,便難讓人明白,那麼文章的作用何在呢?子曰:「辭達而已矣。」對於寫給大眾看的文章,這個原則就更加重要了。

以下用〈給唐英年的信〉其中一節為例子,說明何謂「糾纏的文字」:

『你說「這個世界是豐富多元的,我們應該有包容的胸襟,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意見,而不是對持相反意見的人動輒口誅筆伐」。每字都正面,但句子是不平衡的:「多元」是客觀、形而上的,泛指不同觀點、生活方式的並存,是恆常的;「動輒口誅筆伐」、「謙恭」是主觀、形而下的,每個時代都不同,說句術語,被建構的。

50後常主觀標籤青年「動輒口誅筆伐」,得到後者客觀上反多元的結論。但單以形而下論證形而上是無意義的,像形而下的五四運動口誅筆伐,帶來了形而上的多元; 上一代不接受粗口,「百X成才」卻是個別網絡百花齊放的grammar。

青年發表不同意見正是支持多元,若因形而下的「口誅筆伐」而被標籤、邊緣化,難免深信50後在偷換概念,進行反多元的思想壟斷。若有心確立多元,lend me your ears,無論對方的口筆如何,都應有包容胸襟。』

- 為甚麼句子不平衡是個問題?難道句子全都應該是平衡的?究竟「平衡」在這裏是甚麼意思?

- 「形而上」和「形而下」這兩個哲學用語在這裏不清楚是甚麼意思,亦不見得有必要用;其實,就連「客觀」和「主觀」兩詞也沒有必要用。

- 「多元」是恆常的?還是多元是恆常的?前者大概是指「多元」這個詞語的意義,後者指多元這一現象。不過,無論是指語意或現象,都不是恆常的。

- 「每個時代都不同」的,究竟是甚麼?是「動輒口誅筆伐」和「謙恭」的語意?是「動輒口誅筆伐」和「謙恭」的高低標準?是「動輒口誅筆伐」和「謙恭」的行為表現?

- 五四運動的口誅筆伐帶來了多元,並不能說明口誅筆伐者不是反多元,正如我們不能從恐怖襲擊帶來美國的高度戒備,推論出恐怖份子歡迎美國高度戒備。

- 青年發表不同意見,這只能顯示他們的意見是多元的,不能顯示他們支持多元,除非他們不但發表意見,還支持他人發表不同的意見。

- 這一節的意思可能只是:就算青年真的動輒口誅筆伐,唐英年也不能據此推論出他們反多元,因為動輒口誅筆伐和支持多元是沒有矛盾的。唐英年和其他50後這種指責,只會令青年覺得反多元的其實是50後。

本人無意當唐司長的打手,只是就文論文,聊發書生意氣而已。沈旭暉應該不會看到我這篇文章,「向沈旭暉進一言」云云,不是當真的,我寫給的,其實是以沈君為模仿對象的年青人。


============================================

感謝 魚之樂 提供以上資料

魚之樂的網誌: http://fishandhappiness.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見習探險員

累積瀏覽 401486

全部攻略 1454

全部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