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常識與「常識」

魚之樂 於 2013-03-01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259

分類:
「常識」可以用作英文 ‘common sense’ 的翻譯,指日常生活須要應用、因而一般人都有的基本知識,例如人皆會死、食物久放會變壞、石頭不能吃、阿媽係女人。「常識」也可指受過基本教育的人應有的知識,例如我們住在一個星球上、湖和海不同、中國在亞洲、吸煙對身體有害;這個意義可以引申到專門的知識,例如科學、歷史、政治、哲學等,受過某種專門知識的基本教育,便應有那方面的常識,於是有「科學常識」、「歷史常識」、「政治常識」、「哲學常識」等用語(假如你不知道「我思故我在」是誰說的,你便是缺乏哲學常識)。

無論是哪一個意義上的常識,常識也可以是錯的。根據常識(第一義),我們肉眼直接看見的東西,與我們同一時間存在,可是,我們看見的滿天繁星,很多早已不存在;常識(第二義)也告訴我們,生物在高溫下不能存活,但事實上有些微生物可以在溫度高達攝氏 100度的環境生存。有時,常識並不一致;例如地球有南北兩極,那是常識(第二義),而常識(第一義)亦告訴我們,無論我們身處哪裏,也可以走向不同的方向,然而,當我們在北極時,無論怎樣走,都只能走向一個方向 --- 南方。

我不是在反對常識,常識雖然可能有錯,但在常識被證明為錯之前,依賴常識並無不妥,因為我們沒有更恰當的做法,只要不認為常識絕對無誤便成。

罵人缺乏常識,一般只是恥笑對方無知之極、或是連基本教育程度也沒有,不過,在政治討論裏,「缺乏常識」的意思可沒這麼簡單:它是一種民粹論述的語言,所謂「常識」,就是平民大眾的共有認識,缺乏「常識」的,就是那些不識民間疾苦的社會精英份子。例如美國共和黨無知政客佩林Sarah Palin就最愛代表常識,經常指責政敵缺乏「常識」,甚至說「我沒有學習得過多以致不顧常識」(“I haven’t learned enough to dismiss common sense”),言下之意,就是教育程度高、讀名校、愛談理論、講究品味的 elite,都是缺乏「常識」的。

在這種民粹論述的語言裏,缺乏「常識」即是脫離群眾,讀書讀得太多讀壞了腦,不切實際,唔知米貴。這種語言稍加變化,就可以用來指責讀得某類書太多的人,例如香港的左膠們,不時被人罵沒有「常識」,罵左膠者,就代表了「常識」,論述完畢順手加一句「這是常識」,就表示自己站在香港市民大眾的一邊,多方便!


============================================

感謝 魚之樂 提供以上資料

魚之樂的網誌: http://fishandhappiness.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見習探險員

累積瀏覽 385156

全部攻略 1454

全部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