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邏輯有點像學武術,理解大致的原則和做基本練習都不太難,難的是應用恰宜。練武,你可以日夜閉門苦練,覺得自己武功高強,誰知一落場實戰,即頻頻反應判斷錯誤,兩三下便應聲倒地。學邏輯亦有類似的情況,可稱之為「邏輯的紙上談兵」。
讓我用葉一知最近的一篇文章做例子。香港新民黨建議要求人大釋法,以解決菲傭居港權問題,由於不少人認為釋法會破壞香港司法獨立,新民黨便提出「司法獨立誠可貴,港人福祉價更高」的口號;葉一知文章批評的,正是這句口號。
葉一知說:『「司法獨立誠可貴,港人福祉價更高」就大有問題,因為一個地方沒有司法獨立,即使有齊其他條件,並不能達至真正的福祉。沒有司法獨立,香港某些特權人士或會有福祉,卻不是全部或絕大部分香港人有福祉。』假如他的文章在此收結,雖然沒有甚麼獨到的見解,但至少不會有邏輯問題;可是,他接著卻提出一個論證,要證明「那句說話能推出矛盾句」:
(1) 沒有司法獨立,社會便沒有福祉(司法獨立是社會福祉的必要條件)。
(2) 放棄司法獨立,可促成社會福祉。
(3) 因此,社會既有福祉也沒有福祉。
我猜想葉一知學過一點邏輯,這裏是嘗試應用 reductio ad absurdum。問題是,從 (1) 和 (2) 並不能推出 (3) ,因為 (1) 和 (2) 都是條件句,論證中沒有其他前提肯定
(1) 和 (2) 的前件(antecedent),便不能在結論裏肯定它們的後件(consequent)。
如果覺得這個解釋太抽象,可以比較以下另一例子。假設我認為宗教信仰令人類不能和平相處,你卻持相反意見,認為要有宗教信仰,人類才能和平相處;如果葉一知的論證沒問題,你便可以效法他,提出一個結構一模一樣的論證,推出一個矛盾句來:
(a) 沒有宗教信仰,人類不能和平相處(宗教信仰是人類和平相處的必要條件)。
(b) 放棄宗教信仰,可促成人類和平相處。
(c) 因此,人類既和平相處也不和平相處。
擴而充之,依照葉一知的邏輯,任何兩個相反的意見,只要能夠用類似以上兩個論證中的條件句來表達,都可以推出一個矛盾句來了!(註)
葉一知對自己的那個論證大概是這樣理解的:從 (1) 和 (2) 可以推出矛盾句 (3),因此,(1) 和 (2) 這兩個前提中必有至少一個為假,(1) 明顯為真,因此,(2) 必為假。其實上,假如他肯定 (1) 為真,已可推出 (2) 為假,因為 (1) 蘊涵「司法獨立是社會福祉的必要條件」,而 (2) 則蘊涵「司法獨立不是社會福祉的必要條件」;撇開論證無效這點不談,(3) 也是多餘的。
當然,同意新民黨立場的人也可以從肯定 (2) 為真,推出 (1) 為假。葉一知在文章的結尾用「心肝脾肺誠可貴,身體健康價更高」(這也是文章的標題)來類比「司法獨立誠可貴,港人福祉價更高」,以「說明」他的論證,其實這個類比只能說明他接受 (1) ---
沒有心肝脾肺,便沒有健康身體,正如沒有司法獨立,社會便沒有福祉。至於接受 (2) 的人,則肯定會用另一個類比,例如「美酒佳餚誠可貴,身體健康價更高」--- 放棄美酒佳餚,可促成身體健康體,正如放棄司法獨立,可促成社會福祉。到頭來,根本甚麼論證也沒有,只是各自表述立場!
一招 reductio ad
absurdum,紙上談兵時看來很簡單易學,實際應用起來卻可能會章法大亂。邏輯的紙上談兵永遠比實際應用容易,聽說葉一知是教通識的,不知是否也明白這點?我希望所有通識教師都受過邏輯訓練,而且不是只能依書直說,舉些課本上的例子,還能在討論和寫作時運用得宜,實行身教。這,是不是奢想?
(註)的確,從 "p" 和 "~p" 可以推出矛盾句 "p & ~p",但這不是葉一知論證的結構。還有,如要從 "p" 之為真推出 "~p" 之為假,也不必繞那個矛盾句的大彎(參看下一段)。
============================================
感謝 魚之樂 提供以上資料
魚之樂的網誌: http://fishandhappiness.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