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學問的人,應該都會不斷力求進步,求的不只是量的進步,還有是質的進步。
量上的進步不難,只要肯不斷啃書、吸收新的資料,知識的量自然會增加;例如你以前對Kripke的哲學一無所知,現在讀了一些介紹Kripke的書,甚至讀了他的
Naming and Necessity,那麼你的哲學知識肯定是增加了。可是,知識量的增加並不保證學問層次的提升;你現在是知道了不少Kripke的理論和見解,但你對哲學問題的了解和處理能力可以仍然跟以往差不多。
怎樣才算在學問上有質的進步?我的看法大底是這樣:要有視野的改變,才會有質的進步。這種視野的改變不但會令你看到自己的錯誤,還會令你意識到從前的理解是如何的片面和不夠深入;正面來說,這個新的視野令你看清楚一個問題裏的重要關節和問題與問題之間的脈絡及關連,是樹木看多了的同時,森林的全貌也更了然於胸。
質的進步,有時是漸進而來,有時是頓悟而得,要看天資、努力、和機緣,很難強求。
說這些,是有感於自己沒有質的進步已有一段頗長的時間了。既難強求,惟有繼續努力,在這個暑期集中思考一兩個問題,希望三個月後驀然回首,更上層樓,望盡天涯路。
============================================
感謝 魚之樂 提供以上資料
魚之樂的網誌: http://fishandhappiness.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