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梁文道論臉書

魚之樂 於 2013-05-01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326

分類:
梁文道寫了一篇短文解釋他為何不用臉書,讀後我總覺得他只是表面上在談自己,實質上是點出一些在不少臉書用者間相當普遍的現象。

梁文道說他害怕臉書的「速度太高」,其實,準確點說,他認為「速度太高」的,是看到臉書內容後的情緒反應,以及隨之而來的行為:

「每看到一個 ‘like’ 就開始計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每收到一段不客氣的留言就會無名火起。然後我還可以即時回應,幾乎是不經思考地放縱本能,盡情釋放自己的各種情緒。搞不好一下子就演變成了駡戰,而非有理有據的思想討論,把雙方都捲進一場情緒的風暴,無法自拔。」

這裏他沒有將即時的情緒和接著的行為分開來談,似乎是指那速度太高的情緒(見讚即喜或見貶即嫌),大多會導致那速度同樣太高的行為(互相吹捧或惡言相向)。要做到完全沒有即時的情緒反應,需要非常高的修養,而不少臉書用者的確經常因即時情緒而產生相應的即時行為;然而,情緒和行為之間「緩衝區」的大小,正正反映了一個人反省力的強弱:反省力越強的人,越不容易被即時情緒控制行為,因為在行動之前,他們會先反省自己的情緒是否恰當,而這一反省,亦有冷靜的作用;如果反省後的結論是自己的情緒並不恰當,加上已冷靜下來,便不會那麼容易有不合理的回應了。

我不大相信梁文道是那種容易被「捲進一場情緒的風暴,無法自拔」的人,至少我就沒見過他多少場罵戰或筆戰,也甚少見他直接回應別人的批評(即使批評是苛刻且不合理)。不過,就算他自己不是如此,他描寫的那種臉書用者事實上為數不少,而他在文中提到的相關現象,也相當普遍:

「又由於自我太大,便連人家一段可能很有意思的話都看不下去。草草略讀,就想判斷它合不合自己的意思,是不是自己的立場,然後迅速回應,似乎我的表態要比人家的分享重要得多。所以偶而會有東西還沒看過, ‘like’ 了再說的情況。」

這裏,梁文道更加不似是在夫子自道了,不過,讀過的人不妨反省一下,自己在臉書的行為是否符合這個描述。

趁此機會,讓我略談自己用臉書的經驗。我最初用臉書,是為了跟遠方(主要是香港)的親友保持較緊密的聯繫,在網絡上天涯若比鄰。後來寫了網誌,開始有不認識的人要求成為我的臉書朋友;我臉書上最私人的也不為過是一些旅行照片,因此,對於 friend requests,我少拒絕。現在我的臉書朋友中便有約一半是我從未見過面的,這些人之中有很多與我的立場接近(主要是政治和宗教的),但也有不少經常提出異議。這些「異見分子」不但沒有(至少是在我的記憶中沒有)與我罵戰,而且能幫助我反省自己的立場;即使最終我們的立場都沒有改變,至少我的眼界是開了,我的戒慎恐懼之心亦隨之而增強了。對於這些臉書朋友,我要說聲「多謝」。


============================================

感謝 魚之樂 提供以上資料

魚之樂的網誌: http://fishandhappiness.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見習探險員

累積瀏覽 379671

全部攻略 1454

全部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