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踏足台灣,留了約十天,先跟旅行團環島遊了一星期,然後在台北自由行三天。對台灣的整體印象,是比我預期的好得多;也許由於期望不高,所以有點驚喜吧!
其實這麼多年來,我已不只一次想到台灣一遊,可是,每次老婆大人都反對,說寧願去中國大陸,未遊過的名山大川和古蹟勝景還多的是,台灣沒甚麼好看。遊過台灣後,我不得不同意老婆
(永遠) 是對的,台灣的景點的確沒甚麼看頭 --- 日月潭怎及得上青海湖之大之美?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比起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真是小巫見大巫;就連熱鬧的西門町,也沒王府井大街那麼有趣;最能令我覺得不枉此行的景點,竟是一般遊客不會去的朱銘美術館。
然而,我仍然認為台灣是值得去的,相信日後還會再去。台灣令我印象特別好的,是台灣人一般都很友善,甚至令我這遊客感到了人情味。酒店服務員的禮貌和效率不在話下,就連的士司機
(我們在台北乘過很多次的士),也大多服務態度良好,遇到愛閒聊的一位,說話也是挺有趣的;送我們到機場的那位,還幫我們將行李逐件放上行李手推車 (那是在我們付了車資之後),還開玩笑跟我們敬禮說再見。
有一次,走了幾條街也找不到想去的捷運站,在一間便利店問路,店員只是約略指點我們方向,但一位年紀應是中學生的女孩子聽到了,竟主動提出帶路,跟我們走了一大段路,直到捷運站入口才道別;女孩子全程帶著甜美的笑容,和我們閒談,令我們感謝之餘,還有一種與善良的陌生人溝通的良好感覺。
一位網友見我在臉書上稱讚台灣人質素高,說他在台灣住了四年,認為我(及其他贊同我的人)對台灣的印象是基於「遊客心態」,其中有「有太多美麗的誤會」;言下之意是台灣人的質素沒我相信的那麼高,我看到的只是表象。我不會否認我看到的只是表象,畢竟,我只是表達了作為遊客的印象。不過,這裏仍然有些值得一問的有趣問題:為甚麼台灣人給不少遊客這麼好的印象?為甚麼中國大陸的人,甚至香港人,都在這方面及不上台灣人?是台灣人特別懂得哄遊客嗎?還是因為台灣人的質素事實上較高?(順便一提,我的姨甥在台灣住了七年,同意我對台灣人有人情味的看法;可見同住一地,評價也可以大異。)
台灣在經濟和建設方面都明顯比香港落後,不會令人覺得是一個繁華之地,有的只是一種小康氣象。曾幾何時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台灣被視為亞洲經濟發展的典範,那時的台灣人有不少暴發戶,氣大財粗,修養不足,出外旅遊時也有些令人討厭的行為。現在台灣經濟不復當年勇,政治發展卻進步了很多,社會秩序和人的質素看來也提高了不少;如果經濟發展和政治進步兩者只能擇其一 (事實當然不必如此),不知道大多數人會怎樣選擇?
最後要說一說著名的台灣小吃。在台灣夜市「掃街」食小吃是很過癮的,但真正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其實不多;這次遊台灣,試過的小吃中,最美味的是高雄六合夜市的蚵仔包,又鮮又香口,外脆內多汁,夾著蛋香和韭菜香,整體口感複雜而有層次,真是一絕。還有,價錢很便宜,一個拳頭大的蚵仔包,只是五十元台幣
(約 1.5 美元)!
============================================
感謝 魚之樂 提供以上資料
魚之樂的網誌: http://fishandhappiness.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