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部份港人來說,最初接觸的
韓國料理,應由那些
任食燒烤開始,一口價錢,就可來個無限量的
肉食天下,另加多款
小吃、
麵飯、與及
甜品等項目,對初出茅廬的食客來說,豈不快哉
?! 只是多遍下來之後,其實也是乏善足陣,加上近數年間,本地亦不乏多間打著正宗的韓國餐廳,當中更標謗由居港的韓裔人所主理,所以這股
「港式」的任食韓燒熱潮,很快便擱了下來。
那麼這類食肆,是否完全失去生存空間?! 多得本人那班嘩鬼同事,最近也有機會重溫一頓,食物在過得去之同時,亦窺探到這種非正宗的韓燒,亦能夠所開拓到自家的出路。
就於週五晚上,一行人到了
銅鑼灣的
百德新街,再找到暗巷處的
明珠城後,正是當晚的用餐地點
--- 漢和韓國料理。總算事前已經訂了位,吃的則是正價時段,每人承惠一百六十八元之餘,而且還要計上加一,此外還有未被計算的
.......暫且後話。當晚入座率之高,看來沒有九成,亦有八成五的場面,這樣也好,倒想看看這間任食韓燒,有否抱有一些獨有的地方。
開首處正是
飲品區,不外是
酸梅湯、
豆漿、與及
銀菊露之類的凍飲,旁邊另設幾款
壽司及
刺身,多數以
三文魚為主,另有
紫菜卷及
加州卷等。經過多年下來,對於
三文魚刺身,興趣已是大減,你估還是未成年的小伙子嗎
?! 不過看同事還是夾了數件,另加數隻餃子,對於這方面,大家的看法還是
「各取所需」。
再來到
生肉及菜蔬區, 略為看過範圍,可合共三十餘款的數量,款式甚多之餘,而且
Refill的次數也密,所以不愁沒有供應。只是質素有所參差,不計各式菜蔬,生肉由較為
「上等」的
嫩牛肉、與及
牛仔骨等、到下價的
腸仔及
餐肉也有。近年
韓風盛行,不少人
(包括自己在內)亦從網絡處,接收到不少相關的資訊,有了皮毛的認識之後,寧缺勿濫,最後所揀選的,亦不過數款而已。
再看看
生肉區的隔鄰處,竟然見到大堆
生菜,同場還找到
蒜粒及
麵豉等,雖不諱言有點一知半解,當燒烤好的肉類,再用上菜蔬包好,期間再夾上
蒜粒及
麵醬等物,相信吃起來時,理應更加
「美味」,正因如此,所以對這類項目,最後決定
「大手掃貨」。
期間來到了
熟食區,算起上來,當晚也沒有吃上
麵飯等主食,不過還是舀了一碗湯物,分別有中式的
碗仔翅,亦有名為
「人蔘雞湯」的原盅湯物,既然來得這裡吃
「韓國菜」,自然要選擇後者,雖然只是
「例水」一碗,既沒有
雞肉,更遑論找著
人蔘,作為高檔的例湯來說,這味道還是可堪一嚐。
再來到
冷盤區,除了
沙律之外,看
泡菜亦有十款的數量,由基本的
Kimchi計起,另有醃製過的
芽菜、
木耳、
莧菜、與及
魚仔等,再加上
醬青瓜及
辣沙葛等,不愁沒有選擇,個人在夾了不少之餘,當中
Kimchi所嚐到的味道,其實可不遜那些
「正統」的韓式料理。
正是韓流惹的
「禍」,從電視中的韓國藝人口中得知,當地人所吃的燒烤,絕沒有想像中那麼多
(對比起本港來說),而且更是偏向於
「專一」。花得起錢的,自會選吃貴價的
牛肋肉及
西冷等,較為普及的,單是一款
五花腩,已是十分合意了。結果當晚所吃的,大半都是這些
腩片,一來便是大碟,當然也不能盲目跟從,期間還是來上一點
牛心片、
嫩牛肉等。
當
五花腩配上
燒爐,確是一個絕佳的配搭,當熟透之後,亦烘溶了內裡橫間的
脂肪,期間可來得油香四溢,除了肉質軟熟之外,再包上爽口的
生菜,再配上
蒜粒及
麵醬等物,吃起來可更加惹味,結果一吃已是停不了口。
再談薄身的
牛心,質感也是爽嫩,期間亦帶上一點羶味,至於
嫩牛肉方面,整體上亦是可以,就是其醬汁下得重手一點
.......再烤過一些
洋蔥及
雞肶菇等物,除了增持到菜蔬的份量之外,亦令
燒爐添上若干香氣,至於那些
腸仔及
餐肉等,倒是全場也沒有動過半分筷子的。
雖然說是
「任飲」,基本上餐內還是欠上酒精類別,正值當晚甚有酒興,個人也想暫且解煩忘憂一下。喝的也不是輕盈的
啤酒,而是當地流行普及的
真露,掛上了燒酒的名字,入口下倒是甚為順喉,只是事後還是帶上一點勁度而已;期間更放下
青瓜粒上去,令味道更添清新之感。在
「小杯酒大塊肉」之下,結果一來便是數枝,大大拉高了此餐的價錢。
再放上一些烤製肉類的特寫照,大部份的肉類,都包上了
生菜及
蒜粒等來伴吃,亦不諱言多了一點風味,有些甚至加入了
泡菜上去,令食後感來得更加惹味。至於款式方面,還是以
五花腩的效果最佳,此外
燒冬菇亦是美味,作為這種普及化的任食方式,自沒有高檔的
牛肋骨無應,改為次上一等的
牛仔骨,質素自是差了一截,惟有用
「想像力」去搭救吧
!
期間也拿來了一大碟
魚柳,估計應是急凍的
青衣及
龍脷之類,烤熟後的魚塊,於結實之同時,口感可偏向於嫩滑,期間表面已略為結焦,略為醃過之下,雖不是甚麼名貴鮮魚,總算嚐出了一點味道,作作為
嘻嘻哈哈的一餐,還是無需多加挑剔。
談完燒烤的部份之後,再行去
小吃區一躺,還是以各式煎炸類別為主,分別找到
炸薯條、
多春魚、
炸魚皮等
........只看大部份已經攤涼了大段時間,拿了半件醃製過的
三文魚頭,在少骨肉厚之餘,當中亦是甚為入味。另有韓式的
煎餃子、
泡菜煎餅、與及
炒粉絲等。在
「入鄉隨俗」的大情況之下,每樣也拿下了一點,味道來說不過不失,談不上甚麼好壞。
直入末段之下,來到了
甜品項目,選擇亦比想像中為多,而且分為冷熱兩項,以油炸項目來計算,就找到了
豆沙鍋餅、
南瓜軟餅、
煎堆仔、
反砂香芋、與及
脆麻花多項,雖然只是預先一早弄好的出品,總算聊勝而無
.......
再奉煎炸甜品的特寫照,每樣也只拿了一件,其實不少已經被放涼了,平心而論,當中的味道,還是甚為不錯。
最後是
凍吃的
甜品區,除了
西瓜之外,亦找到了幾款
泰式榚甜,分別有
紫米榚、
椰汁榚、
芒果榚等,再加上兒時常吃的
啫喱糖,與及
雪榚數款,當然不要期望吃到優質的貨色。在
「以量勝質」的大策略下,這個甜品陣容,只要不要太馬虎的話,也少有失手的時候,一切還是意料之內。
因為那數枝酒的緣故,計上加一之後,最後每人的餐價,恰好正是二百之數,不過這一餐還是吃得甚為過癮,同事之間聚餐,確實無需孭上甚麼
「食家」的包袱;勝在來得甚為全面,選擇眾多之餘,亦吸收
(或是配合?!)若干當地的飲食文化,正好迎合
「識少少扮代表」的港人心態,同時間亦設有不少中式食譜,亦兼顧到各個範疇的食客層面,在這兩線夾攻之下,即使放在租金高企的
銅鑼灣區,此店最終還是能夠存活下來。
有些時候,也無需執著正宗與否,香港人勝在創意高,只要撇除那些炒襲心態,肯多動腦筋,唸唸橋,絕對可以找出自家的生存空間,同時亦發展出別樹一幟的風格出來...........陵之微調:
良平參半(勝在選擇夠豐富)評分
(以10分為滿分):味道 7 環境 7.5 服務 7 衛生 7 抵食 7
聚餐於二零一四年三月廿一日晚上
============================================
感謝 子陵仔 提供以上資料
子陵仔 的網誌: http://www.openrice.com/zh/gourmet/reviews.htm?userid=77414&city=hongk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