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於這個世代,互聯網已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工具。最近從
臉書處得知,食友營辦了一個甚有口碑的
秋刀魚和食宴,其實本身不無心動之意,卻因各種原因而猶豫未決,誰知近日得到餐廳方面的垂注,加上有關人等的相助,有幸成為席上一員,想起回來,亦不失為人際間的牽動效應。
已非首次光顧於尖沙咀彌敦道的
The One,可能因今躺的性質關係,心中還是帶點戰競之感。依約乘搭升降機到達十八樓之後,映入眼簾的,是一間頗為高檔的日本餐廳,尤其那個單字的店名,更留下若干印象,因為個人欠缺的,就是
「雅」這種獨有的氣質
.........到達內堂之後,才知道當晚包下了一間廂房,只看那張餐桌的長度及座椅數目,已知道出席者甚眾。再看對面窗口的維港夜景,單論環境上已來得先聲奪人。期間再與食友及餐廳負責人打個招呼,於閒聊期間,更知道當晚的菜單,已直追懷石的規格。
說來見笑,個人對於
秋刀魚的印象,多來自超市的冷藏來貨,這窄身而修長的魚種,因為產量穩定,所以亦屬價廉,因腹內脂肪甚厚,平時多用作燒烤處理,肉嫩之餘細骨亦多,其散發出的油香味道,可為引人垂涎。如今正值短暫的當造之期,可品嚐到少有接觸的壽司及刺吃法,享受美味之餘,亦是一個增進見識的機會,心中不無期盼。
當晚的席首,是這道
海膽芝麻豆腐,有別於同類的冷吃前菜,質感上不算嫩滑,入口上反帶點
黏口或
糊身的感覺,稍停留於口腔內,可湧出一股甚濃的麻香味道,配合上層那少許
海膽,雖然份量不多,也帶出若干調味及點綴之作用。最後品嚐完畢後,還要將碗底內的醬汁喝個清光,才算喚作完滿。
至於注目的亮點,還是那碗
三色刺身拼盤,單憑賣相上已來得好印象,由左側半透明的
平目魚談起,雖屬淡身的魚種,當捲上
蔥段之後,於爽口的質感之中,出來的食味還是不俗。主角是褐色的的
秋刀魚,只聽席中的講解,重點是採用脊身落位的
「直切」刀法,出來的每件魚肉中,既有
魚背結實而濃郁的味道,亦包含了
魚腹的豐胦,單憑面上些許
薑蓉,基本上不需醬油,已嚐出這鮮物的精粹。
...........還嫌不夠的話,還有兩件淡紅色澤的
金槍魚腹,屬於
「大脂」的級數,起初入口還是帶點爽口,不一會口腔已湧現一股濃厚的魚油味出來,於讚嘆不絕之餘,亦意味著完成這道精彩的三重奏。
打後是三款以
秋刀為題的
壽司,分別有
原味、
醋漬及
火炙三種弄法。看手握的飯糰個子適中,論口感及飯味可恰到好處。以
原味來說,還是嚐出那份豐胦的鮮味,至於
醋漬的味道,略嫌淡身了一點,總嚐出那陣微酸之氣。最後是那件
火灸,肉質於結實之餘,因表面多了一層焦香之感,可彌補了缺上鹽烤的遺憾,亦為這主題部份劃上完滿句號。
來個湯類椀物,用上
陶製茶壼奉上的
松茸海鮮湯,賣相上可算精緻,還備有
青檸作浸泡相伴,起初的味道稍嫌淡身,卻不無一種很
「清」的鮮味出來,只知難以用上筆墨作形容;誰知其後味道越嚐越濃,整體上還是可觀不俗。揭開壼蓋下,分別找出
松茸菌、
銀杏、
豚肉、
魚塊及
元貝等配料出來。
下半場是
天婦羅項目,由駐場的大廚
James即場烹製,據知其人曾任職於
稻菊等名店,
天婦羅正是其拿手好戲,恰好筆者早前就有幸試過位於中環名為
穴藏的同類手藝,當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見場內散發出濃厚的麻油香氣,大廚於同時一併炸出三十餘件大蝦出來。
先來上兩件海產,呈現的
脆漿仍以薄身為主,
油溫上也算合適,至於出來的食味,在脆身之中亦不無鬆化之感,整體味道著實不差,但因珠玉在前,個人於感覺上,還是有點比了下去。以那件
炸海老來說,採用的食材雖然不俗,炸功上未算特別出色,倒是那條
沙追魚來得鮮味而結實,反比大蝦更加滿意。
打後還送上三款素類,分別有
炸露筍、
粟米芯及
蕃薯三項,用上恰好的
脆漿包著下,外層既於香口之餘,亦嚐出食材的原本味道,個人於這項目還是覺得滿意。
期間亦有與食友談到,日本當地的專門店,駐場的大廚固然廚功深厚,而每次也只招待六至八人而已,水準上已是高下立見,今次於
天婦羅項目上,未算
「完全」滿意,想起上來,亦不無一點非戰之罪的因素。
中後段來一個
日式野菜和牛鋤燒鍋,看碟上幾片的
和牛片油花甚密,加上色澤來得深紅,已知質素甚高。至於被稱為
sukiyaki的
鋤燒鍋,內裡的配料分別有
豆腐及各式
菌類,再配上分別由
醬油、
清酒及
糖份為主的湯汁,當滾起之後,再挾上一件
和牛片稍灼一會,再略沾一下
蛋漿,這濃郁而軟熟的質感食味,期間還湧出不俗的油香,說我膚淺也好,實在美味得無與倫比。
品嚐完
和牛肉之後,還將剩下的
蛋漿倒入鍋中煮個一會,至於出來的味道,老實說句,單憑
豆腐及
野菌來說,個人稍嫌濃味了一點,吃不出食材的原味出來。再說我無知也好,如果那醬汁的調教來得淡身一點,無論於牛肉還是配料的層面,其效果可更上一層樓。
尾段的主吃是
熱吃冰(註:沒有手誤)見烏冬,據知其食材空運於日本,有別於平常吃到的粗身彈牙,這幼身的風味主要以爽滑為主,用上簡單的
木魚海苔上湯泡著之下,再伴上些許
蔥花,還是嚐出不俗的小麥味道。說起
海苔木魚湯底,於超市上亦不難購到,這屬日本料理最為基本的功夫,卻最能顯出廚房的功架水平出來。
往往甜品的成與敗,可將一餐飯的印象扭轉個來,最後的呈上的是
朱古力香蕉蛋榚,屬和風西吃的味道,質感上亦見鬆軟,至於濃郁的
朱古力,與散發異香的
香蕉,倒見互相配匹,近來才知有人甚為抗拒香蕉,據知是怕了那陣
「香氣」,關於食物上的死門,每個人總有若干,自問被難到的食物,也只得寥寥之數。
................對這餐來說,自問付出的不比人多,所以實沒權說三道四,這和食晚宴的優劣地方,無論於觀點還是心態上,已算極盡客觀持平,個人還是覺得不枉此行。臨走與相識的席上客談起,除說到湯鍋過濃的問題之外,仍希望追加一條
鹽燒秋刀魚上去,雖屬普通的做法,卻最能顯出這魚種的食味特性,亦算為這餐錦上添花吧!
有道禮多人不怪,最後除感謝餐廳方面的宴請之外,還多得食友及相關單位的招呼安排,順道來點題外之話,當晚於席上,除遇見舊同事之外,更尋回一些久未聯絡的食友,變相亦是一個敘舊之會,可證明這個世界,實在不那麼大。
陵之微調:
優評分:
味道 4 環境 5 服務 3.5 衛生 4.5 抵食 ??進食於二零一二年十月九日晚上
============================================
感謝 子陵仔 提供以上資料
子陵仔 的網誌: http://www.openrice.com/zh/gourmet/reviews.htm?userid=77414&city=hongk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