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環屬於港島中的舊區域,其中不少居民來自潮州,所以區內裡潮式食肆眾多,出名的店號固然不少,至於較為隔涉的地帶,亦有一些不算起眼,卻有著不俗味道的家庭小舖。上月尾的中秋假期,就與同事到吃了一躺風味打冷。
店子位於
水街一帶,沿著
皇后大道西的交界處,就會見到兩間潮式食肆,同事們卻捨棄較大的一間,反而進入暗角處的
三多里,那名為
新合記的小舖,只見夜深時份,門口處擺放著各式配料食材,另外椅桌數張,全擺在隔離的暗巷處,這種風味於當今來說,也真買少見少,既於如此,服務上也是由自家負責,其實只要吃得開心,些微不便又是何妨
?!店內主要以打冷為主,基於有人遲到,乃就點上兩味作頭陣,先來最普遍的
韭菜豬紅,也沒理會用的
豬血還是
鴨血,只知質感結實而滑溜,再加上清爽的
韭菜,配合香濃惹味的
沙茶醬汁,未致於甚佳的水準,已是穩打穩紮的味道。
再來一條
滷水鵝頸,可斬得十分齊整,憑著所吃的味道,已知當中的
滷水屬陳齡質素,汁底於濃身之餘,亦有些許藥材香氣,屬於大鵝的頸項,看似沒甚嫩肉,其實如懂吃的話,細嚐其附骨的皮肉,再啜其頸髓及油膏,再灌上大口啤酒,實是味道上的一大享受。
期間來多數碗
潮州粥,用上闊身的
雞公碗盛載著,雖溫度只處於半涼狀態,不過其米香實在不俗,屬於最傳統的爛飯風格,談不上綿滑可言,只知喝過粥水之後,再吃餘下半爛的飯粒,配上涼風之下,確實甚有風情,關鍵還是在於懂不懂欣賞。
同事見門口擺放著一些白魚的魚塊,詢問下才知道是
沙鯭魚,還建議來個加工的吃法,試後才知這煲
蘿蔔芹菜煮沙鯭,實在好吃得停不了手。熱燙的砂煲之內,載著一些白色的湯汁,內裡的味道,既有
蘿蔔的清甜、亦有
芹菜那獨特香氣,加上包含
鮮魚及些許
胡椒味,已盡得
「鮮味」這精粹。至於屬於平價的
沙鯭魚,雖然肉質偏向結實,整體上也算嫩滑。這時那位大忙人同事才姍姍來遲,可差不多吃光了。
人齊後就直入下半場時間,叫了一碟
白灼螄蚶,其實說是
白灼,極其量只是
「拖水」而已,因為如將
螄蚶煮至全熟的話,等同暴殮天物;也沒用上甚麼調味料,因為要的就是最原始的鮮味。依炆理打開殼後,再挑出內裡的那層貝肉,當混上
血水之下,這種源自海產的滋味,實在教人難忘,至於那些不潔、肝炎之憂慮,就暫且放在一旁吧。
再來些滷水肉類,分別有
滷豬手及
滷鵝件,先段已說過滷汁有水準,用來滷製的肉類,自也差不到哪裡去。前者
膠質甚重,於爽身的質感之中,內裡也是皮滑肉厚,至於
鵝件大致上也是皮薄而軟熟,只是後者還是差了一點油香鮮味,未能說上精彩。
上年曾於某大型飯局吃過
潮汕炒薄殼,那味道令人一試難忘,想不到今年又有機會回味一番。來自於汕頭的獨有貝類海產,正值秋天的當造時令,當配上
金不換及
沙茶醬炒製之後,湧出來的正是香濃惹味的感覺,細啜內裡的黃色細肉,可為軟熟而鮮味,正值兩杯到肚,真的越吃越興奮。
由於正值中秋假期,店家也沒預備到炒粉麵類別,乃就點上一份
蠔餅,上桌時卻變為
蠔粒煎蛋,據知這是其中一系的潮菜弄法,用的也不是蠔仔,因吃著的個子也算大塊。關於蠔餅這種料理,落在不同地域也有各自的演譯,個人不太喜歡廟街的炸蠔餅,但如屬煎製的話,還是希望煎製時下了些
薯粉上去。
最後用上一碟
鵝頸作完場,開首不是已經來了一碟?! 所謂點菜也要知門路,只知地膽同事向老闆單聲
「唔該油泡」,基於用上的火侯恰到好處,無異令
外皮多了一重鬆化之感,加上內裡的
油膏骨髓呈現半溶狀態,這簡單功序出來的香氣味道,已不能單約地說上不俗,簡直是
「神來之筆」,如要挑剔的話,賣相上還是不無改善空間。
好一餐打冷宴,吃得個個大快朵頤,期間大杯酒大塊肉,更值人多之下,大家的情緒亦來得高漲,期間炒蝦拆蟹之聲不絕
(恕細節不能相告),甚麼怨屈悶氣,最後亦一掃而空,這就是
「草根」令人羡慕的地方。最後埋單之下,五個人連八百元也不到,卻憑著不俗味道及街頭風味,實在來得物超所值。
陵之微調:
良評分:
味道 3.5 環境 2 服務 2.5 衛生 2.5 抵食 4進食於二零一二年九月廿八日晚上
============================================
感謝 子陵仔 提供以上資料
子陵仔 的網誌: http://www.openrice.com/zh/gourmet/reviews.htm?userid=77414&city=hongk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