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首個週五晚上,受邀下去了長沙灣青山道的
小肥牛,主要為兩位同事
Farewell,蓋此全港重要時刻,來得顧此失彼,確是有點遺憾。可能受制於地域的緣故關係,夜晚八點半之下,食肆內部亦未算客滿,既已決定前來,一切也不再重要,歡聚之餘,重要的還是食物好吃。
火鍋店的格局配置,不外乎大同小異,這點也不打算複述了。基於遲來關係,同事點了一份最為鍾愛的
椒鹽雞軟骨,可惜入口之下,略嫌粉漿厚了一點,內裡的軟骨亦不夠水份,徒具熱氣香口,其實正如同事所言,一個
「削」字已能道明一切。
來得這些同事飯局,基本上不需帶上腦袋,預備的只需胃納及銀包,已足夠應付一切。繼上次火鍋店的
活鯛魚刺身後,今次再接再厲,再來一條
活鱆紅魚刺身,當晚人客不多,還是等待大半個小時後才能奉上,上桌時的大個魚頭還是跳躍的
(為此而再度罪過),至於食味來說,據同事所言只屬養魚質素,勝在肉質爽身而帶有韌性,加上入口仍甚有魚味,整體已屬美味之列。
吃的主要是魚身,至於剩下的
「下欄」,則會另行處置。再預備一鍋清水,再放下斬件後的
魚頭及
骨腩,變成最為簡單的湯底,而這個原味湯鍋,將會由最淡開始,直至吃到濃味為止
..........於等候翻滾期間,亦送來了一些香口小吃,名為
「響鈴」的
千層腐皮卷,上桌時熱騰騰的,入口下發出滋滋聲響,口感香脆而鬆化,至於內裡的味道亦甚有豆香,等到湯底初成之後,再挾上一件放入鍋中,沾上湯底後的味道,口感脆身濕潤兼半,同時卻多了一重鮮味,又是另一種吃法享受。
同場還有一碟爽韌有餘的
豬粉腸呀
!
當店家以
「牛」為招牌,自然也要點上來試個真章,剛好店內有
安格斯牛頸脊的特惠推廣,十元一碟之下,份量雖然不多,作為冷藏貨來說,肉質於鬆化之餘,食味仍是合乎期望。當然一場來到,自然還是來一碟招牌的重頭戲,一碟約廿百餘元的
本地手切肥牛,恰好點的也是牛頸脊的部位,無論肉質還是食味,自然比外地的冷藏貨,高出不止一籌,入口之下,半點渣也嚐不著。
再來半份
雞件,用的自然是凍鮮雞,不過灼後的肉質皮滑而肉嫩,加上食味不俗,亦是可以接受的貨色。可惜有時不是花錢購了貴貨,就一定得回相應的質素,每人一隻的
廣鳥蠔,可是繼鱆紅魚及肥牛後,全場最貴的生料之下,可惜灼熟後的蠔肉,縮成細細的一團,論鮮味也未見突出,選擇上還是有所失策。
丸子類別也是少不了,除點了自家製的
四寶丸外,再追多了一客
墨魚丸,用類的質素大致新鮮,加上攪製的力道合適,味道鮮味之餘,亦兼得彈牙之感,較為特別的是當中的
牛丸及
墨魚丸,內裡分別釀上
芝士及
鵝肝上去,結果出來的感覺印象,自然勝於平常。咬開牛丸之時,更是爆出濃香的乳酪醬香。
意猶未盡之下,還來多一份
鳳城水餃,八大隻的份量,個子漲卜卜的,灼後除外皮滑溜之外,內裡的餃料亦見鮮味,
甜蝦肉、
肥鮮肉、
冬菇等素料皆在其內,吃得大呼過癮。
跟著的是牛內臟系列,原碟的一份
牛舌,稍為灼一下已可食用,薄身之餘可嚐出一點嚼頭,配合濃郁的食味,可不比手切牛肉遜色多少。中間再來一碟
牛波子,其部位正是公牛的
.......切成薄片之後,質感可為軟熟,其鮮味又是少有的經驗,不過未必人人也接受得來,唉,都是受
「低俗喜劇」之累吧!
最後的是
黃喉一碟,如沒弄錯的話,應是牛隻的其中一截喉管的,這個可是爽身的口感,正是
「鹹魚青菜,各有所好」,其實也吃了一小件,可沒有想像中那般韌身的。
尾段還是想來些素料,當湯底混集諸般味道精華之後,再叫來一份
生根索盡湯底,哪一刻的滋味,絕非筆墨所能形容。再來一份
生菜,碧綠色澤,加上爽脆而鮮甜的食味,吃了多頓葷類之下,還是需要一點菜蔬來清洗腸臟。
吃火鍋總會覺得飽滯,始終因欠缺澱粉質,當那層氣消散之後,肚子還是要打起雷鼓,來一份所言的
讚岐烏冬及
伊麵,前者只是超市的來貨,卻因為質素不俗,於爽滑口感中也帶上數分韌勁,索了湯汁後也是可嚐的佳物,不過怎也不夠
伊麵的味道,集
香、
滑、
爽、
韌的各款元素,不愧為索湯之霸。
飲飽食醉之後,總算歡送了兩位同事,不禁有一種唏噓之感,其實以每人三百五十元的價錢來說,無論味道、環境以及服務質素,對食客已是有所交待,除了地方較偏之外,趁凌晨十二時之前,還是找到一架巴士回家,否則如要改剩的士的話,可是另一番的開鎖了。
陵之微調:
B+評分:
味道 4 環境 3.5 服務 3.5 衛生 3.5 抵食 3.5品嚐於二零一二年九月七日晚上
============================================
感謝 子陵仔 提供以上資料
子陵仔 的網誌: http://www.openrice.com/zh/gourmet/reviews.htm?userid=77414&city=hongk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