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我在內,另加兩位同事所組成的
「傻瓜三人組」,再度出動
「拜訪」各大食肆。當日的目標之一,就是中環大牌檔組群裡面的
水記,以潮式的粉麵作為主線,這樣的店子在區內,沒有十間也有八間,坐得擠湧之餘,價錢亦收得不算平,偏偏只經營大半天的鐵檔,每日也是客似雲來,屹立多年而不倒,知道凡事能夠成功,總有一定的因由。
位處窄長的斜巷之下,架著多張摺椅及摺桌,卻是來得平衡穩固,看食客已是習以為常,亦反映到中環上班族若干能耐。再看桌上的陳設,除了筷子筒、醬油瓶及辣椒油罐之外,更有舊式麵店才會供應的酸菜,自家用
白醋漬製的
蘿蔔,雖不是甚麼美味,當吃了一碗濃味的粉麵後,吃上一點總有消滯的作用,同時亦代表一種風情。
主吃的粉麵未上之前,就各來一份招牌的小吃
炸雲吞與
炸魚皮,十餘元的價錢亦屬合理。前者]的外皮如盛放的花瓣,除了香脆之外,內裡的
門鱔肉亦算稱上鮮味,論後者也來得脆身,更夾雜一點香濃的
「魚香」,剩吃固然來得香口,稍為浸在上湯一頓,略為吸索內裡的精華,乃就更加美味了。
水記以
「牛」打響招牌,本人與其中一傻自知這點,各來一碗
腩什雙拼,論到
河粉及
米粉,個人還是喜愛前者多一點;這裡的來貨亦算來得細滑。除了面上各式配料俱全之外,也立時呻了一口湯底,這裡的配方介乎於
「清湯」與
「五香」之間,既用上真材實料長時熬出湯頭,內裡的調味份量亦恰到好處,味道來得鮮甜之餘,帶出的香味頗生食慾。
至於配料的水準,老實一句,所用的
牛腩不是最頂班的質素,由於遲來的關係,甚麼
肥腩爽腩牛沙瓜全部售罄,統統沒有我們份兒。細嚐之下,仍吃得出有其火侯,幾件之下,無論
腍化、
爽口及
嚼頭同樣兼而有之,鮮味亦是令人滿意。各款的
牛內臟,分別有
牛腸、
牛心、
牛肚及
牛膀等,於味濃之餘,火侯足及之下,也炆得軟熟酥爛,自不會如咀嚼橡筋一般。
另外一傻是不吃牛的,但既已來到這裡........沒心水之下點了一碗
貢丸米,應屬街外的來貨,據他所言和超市的冷藏出品略有不同,彈身之餘,鮮味也來得重身,見內裡的
冬菇粒比例也屬偏多,以一碗廿餘元的單拼作衡量,亦算是下了工本。
最後來一碟
油菜,上面已淋了
腩汁,配上蠔油相輔,令碧綠的
菜心更添鮮味,略嫌菜梗粗身一點,不過吃入口尚算軟身。
這一餐結帳約為一百一十餘元,已多年沒光顧之下,平心而論還是蠻為滿意,因為吃到的仍是舊有的味道,當我們離開之時,已立即有人坐下頂替,翻檯次數越密,代表出品的流量亦高。後來於傍晚時份偶然途經這裡,原本說明五時半就要收市的檔口,打後是要花長時間來再熬湯底的,恆常功夫不易為,只知這一間老字號能夠成功,絕對不是僥倖。
陵之微調:
B午膳於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中午
============================================
感謝 子陵仔 提供以上資料
子陵仔 的網誌: http://www.openrice.com/zh/gourmet/reviews.htm?userid=77414&city=hongk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