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從漢族中心到大一統理想 --- 讀葛兆光《何為中國?》

魚之樂 於 2015-09-01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326

分類:

假如一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對一位台灣人、香港人、或西藏人(換作新疆人也可以)說「我們都是中國人」,得到的反應很可能都是:「不,你是中國人,我不是!」然而,這同一的反應所表達的看法和情緒,卻不盡相同。台灣人可能只是要表明台灣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共國」,以別於有歧義的「中國」)統治,但香港人和西藏人不能否認被中共國統治這個事實,表達的,是不甘願被中共國統治。此外,西藏人認為自己的文化獨立於中國文化,而台灣人也許會認為台灣和中共國都同屬於中國文化,但也可能會認為台灣更能代表中國文化;至於香港人,大概會認為香港的文化只有一部份屬於中國文化,不過,如果是一位所謂本土派的香港人,則會相信中國文化(他們會稱之為「華夏文化」)在中共國已幾乎消失殆盡,反而在香港保存得最完整。

這些有關「中國」和「中國文化」的問題和爭議,有很長很深的歷史根源;關心這些問題,卻對其歷史根源沒有認識,便很容易陷於主觀意願與不滿情緒的糾纏中,甚至因而提出自以為是、其實荒謬可笑的政治主張。如果想彌補這方面知識的不足,可以細讀葛兆光的《何為中國?--- 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雖然這是一本小書,只有約一百八十頁,但內容十分充實,是消化了大量史料和文獻而寫成的,顯出治學功力不凡;論點清晰有力,提出的視點和概念分別亦對思考有關問題大有幫助。


首先,葛兆光指出中國不只是一個「想像的共同體」(頁29,以下頁數會省去「頁」字):「一個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始終有延續性的中國,很早就被確立起來」(4),至少「漢族文明的同一性、漢族生活空間與歷代王朝空間的一致性、漢族傳統的延續與對漢族政權的認同」(22),都是不容否認的。蒙元和滿清的確帶來一定程度的「胡化」(131),而且這兩個時期的中國歷史「超越漢族中國這個中心」(19),不過,我們亦不應該「忽略了在蒙古時期和滿清時代裏,漢族文化的籠罩、影響和延續」(21)。

葛兆光認為「自古以來漢族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脈和核心」(113),這一點應該沒有爭議。漢族中國的「民族認同、國家意識和文化取向」,在秦漢大一統時代「第一次凝固成型」(120)。然而,直到宋代,漢族中國的國家意識都不強,這是由於古代中國人的「天下」觀念,他們以為「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37),「而四邊無論是文明還是在財富上,都遠遠低於中央,應該受到中央的制約與管轄」(42) ,因此『不太有所謂「外國」意識,也不太有所謂「國際」秩序』(5) ,只有「邊疆」,卻無「邊界」(63)。

到了宋代,「中國和鄰居的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北方的遼和西北的夏,後來的女真與更後來的蒙古,逐漸使大宋成為「諸國」中的「一國」』(64) ,大宋產生了「對異族文化的高度警惕」(128) ,「開始在國家(朝廷)和士紳(地方)雙重推動下,逐漸重新建立了以漢族傳統、儒家倫理為中心的文化同一性」(130) 。這個發展被蒙元的統治打斷,到了明朝的「去蒙古化」運動,才接續下去,「中國的文化世界再一次凝固與重建」(132)

這「三次凝固」,「續漸形成漢族中國文化的主軸和邊界 (135)。假如「中國」只是指「漢族中國」,假如中共國的邊界和明朝的一樣,那麼,「中國」和「中國文化」這兩個概念便不會像現在那樣,引發那麼多的爭議。現實是,滿清大大擴張了版圖,使「中國變成了滿、蒙、漢、回、苗諸族的共同帝國」(11) ,於是「政治領土的範圍」和「文化認同的空間」(57) 不再重疊;「相繼而起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承繼了清帝國的民族與疆域」(77),也就同時承繼了有關的民族和疆域問題。

雖然晚清有不少革命者「以漢族民族主義作為推翻清王朝的動員力量」(78) ,但中華民國成立後,由於『無論任何人當政都無法承受「割地」、「裂國」的罪名』(81),終於以「五族共和」為建國方略。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揮之不去的「大一統」理想,那「始終是古今中國的政治理想甚至夢想」,從秦漢到滿清,「無論國力強弱,都在做大一統帝國的夢」(163) 。當然,現在的中共國也不例外,一樣是追求大一統,雖然大致維持了滿清的版圖,但沒有令五族融和,滿清遺下的民族和疆域問題並沒有解決。

其實,連葛兆光自己也似乎未能完全擺脫大一統的理想。他強調的所謂「中國文化的複數性」(111),雖說是出於擔心『隨著中國的「膨脹」,中國會出現重返傳統,強調國學,高唱愛國的趨向』(111) ,繼而演變成「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134),可是,這個「複數性」的說法是有問題的:如果是已融和了的民族和文化,那就應該被視為單數,例如漢族文化就是融和了「各種種族、思想、文化和地域」(120) 而形成的,成為單數;如果是未能融和而仍然有重要而明顯分別、甚至有衝突的,例如西藏文化和漢族文化,那麼,強調「中國文化的複數性」,也許不過是大一統理想的借屍還魂而已。


============================================

感謝 魚之樂 提供以上資料

魚之樂的網誌: http://fishandhappiness.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見習探險員

累積瀏覽 379252

全部攻略 1454

全部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