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劉創馥教授合著的《宗哲對話錄》寫了兩年,終於完成,全書約十萬字;有不少朋友表示對這本書感興趣,一直都關心出版的日期。書稿現正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評審,我們有信心會通過;如一切順利,可望於明年中或稍後會出版。書稿提交後,出版社負責人要求我們加一個簡介,略為說明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於是我寫了〈前言〉,現在貼在這裏,好讓關心的朋友對這本書有恰當的期待。)
〈前言〉
本書的形式是對話錄,內容是宗教哲學裏的主要論題;書名是簡簡單單的《宗哲對話錄》,「宗哲」二字,可以理解為「宗教哲學」的簡稱,也就是說,這是一本宗教哲學的對話錄。然而,對話的兩個角色是「宗信」和「哲懷」,書名的意思因而也可以是「宗信與哲懷的對話錄」。
宗信代表的是宗教信仰,但他在對話裏不只是表達和維護自己的宗教信仰,而是盡量客觀地以哲學思辨的方式跟哲懷論辯,以證明信仰可以是理性的。哲懷代表的是哲學懷疑,表現出來的態度大部份時候只是懷疑,而不是一味反對和攻擊宗教;他的基本原則是講究理據,力求不輕信,從而盡量減少錯誤的信念。
為甚麼採用對話錄的形式?理由有三。第一是對話錄比起論文式的直接論述沒那麼枯燥和論點密集,給讀者多一些放鬆的空間,較容易吸引一般讀者,而本書的主要對象正是一般讀者,不是哲學系的學生或其他有哲學訓練的人。第二是對話錄可以讓正反兩面的觀點和論證比較對等地表達出來;雖然本書的基調是批評宗教,但我們不會將宗教醜化或簡單化,而是力求將宗教信仰重要的各方面如實論述,這樣,批評才更顯得有力。第三,也許是最重要的理由,是來回往復的對話形式讓讀者較清楚看到思辨的困難和複雜性,從而明白到自己從前對有關的問題想得不夠深入和仔細。
雖然本書的主要對象是一般讀者,並不要求他們對哲學已有認識,但內容有不少地方要求讀者動腦筋,如果是像看消閒讀物那樣快讀,是難以看懂的。我們的目的不是寫一本顯淺的宗教哲學入門書,我們希望能做到的,是深入淺出,刺激讀者思考,讓這本書成為他們認真探討有關問題的起點。
有一點須要特別說明:宗信是基督徒,而書中的宗教例子也是主要來自基督教,不過,我們不是針對基督教,只是因為那些例子是我們較熟悉的而已;這不是一本「基督教批判」,那些例子說明的論點,大多適用於其他宗教(至少是主流的各大宗教)。
本書每章的論題基本上是獨立的,可是,由於較後的篇章會間中重提之前某章的內容,不順序看會略為影響理解。此外,順序讀下去也許會有較強的對話感,可以增加閱讀的趣味。
每一章除了對話內容,還有「導言」和「延伸閱讀」兩部份;前者簡要說明該章主要討論甚麼,後者是作者推薦給讀者的有關書籍或文章。我們推薦的全是英文著作,而在長達六七頁、共一百三十多項的「參考資料」裏,只有三項是中文的(中文和合本《聖經》、《論語譯注》、和《古詩十九首》),其餘全是英文。這除了是因為兩位作者這麼多年來讀的有關著作都是英文的,還因為宗教哲學的中文著作極少,乏善可陳。希望本書出版之後,能收拋磚引玉之效,讓不習慣看英文著作而對宗教哲學有興趣的讀者有更多的選擇。
============================================
感謝 魚之樂 提供以上資料
魚之樂的網誌: http://fishandhappiness.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