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耶穌出生地,接著便是墓園了
而客西馬尼園在聖經裡是個憂傷的地方。
客西馬尼園(意為「榨油機」),是耶路撒冷的一個果園,根據新約聖經和基督教傳統,耶穌在上十字架的前夜,和他的門徒在最後的晚餐之後前往此處禱告。根據路加福音 22:43–44的記載,耶穌在客西馬尼園極其憂傷,「汗珠如大血點滴落在地上」。客西馬尼園也是耶穌被他的門徒加略人猶大出賣的地方。此外,東正教傳統上認為,客西馬尼園是使徒安葬馬利亞 (耶穌的母親)的地方。
客西馬尼園位於橄欖山山下汲淪谷,今天位於耶路撒冷市內。萬國教堂就位於客西馬尼園旁。(網上維基百科)
所以客西馬尼園喻意耶穌如橄欖為世人榨盡自己,並沒保留。
右上角的是正式的[耶路撒冷十字]
粗壯的樹幹告訴我們是很老的樹,據說有些超過千年以上
耶穌的禱文
園中仍種著很多橄欖樹,相傳其中幾棵巨大的橄欖樹,乃是耶穌時期已經在那裡的「老樹」,因此必須將之圍起,以免遭到破壞。
描述憂傷禱告的雕塑,遊人在這紛紛模仿,都是默然不語的
嘗試了解那心情
萬國教堂,據說由多國(十六)捐獻而建成,由於建築很大,太近無法拍得全貌
萬國禱告堂,可惜拍得不好
要拍全景要往對面馬路,因教堂十分宏偉
這間教堂由義大利名建築師巴路齊(Antonio Barluzzi)所設計,圓頂、巨型列柱和鑲嵌圖案,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築。堂頂的十架和兩隻小鹿就是喻意經文: 我心切慕袮,如鹿切慕溪水; 而三個拱門據說代表耶穌三次禱告。
入暮了,但我們還有一個點,可見行程緊湊
又經過城牆
花園塚
對於耶穌安葬及復活之地是有爭議的,有說是聖墓教堂,近年的考古卻認為花園塚才是真正安葬及復活之地
雖然傳統上認為耶穌被釘十字架及埋葬之處,是在聖墓堂的所在地。但是另有證據顯示,在耶路撒冷舊城大馬士革門外的「花園塚」,才是耶穌被釘十字架及埋葬的正確地點。1883年,英國哥頓將軍到耶路撒冷度假,他由住屋往外觀望,發現山丘的外貌酷似骷髏骨,很像聖經所描述的髑髏地。這山丘位在大馬士革城門外,而聖經指出耶穌受難的地方就是在城外。耶穌死後是被埋葬在岩石鑿出的新墳,有滾動的大石可封住墳墓,附近有園子,這些方面都吻合聖經的記載。因此很多人認為花園塚才是聖墓,不是在聖墓堂內的地點。(網上資料)
因已漸黑,不太容易看出這骷髏臉,要導賞者指示才稍微看到大概
耶穌墳墓
墓門外寫著: 衪不在這裡,衪已復活!
在聖誕節遊歷伯利恆的出生地及耶路撒冷安葬之地,特別有感覺。當然人多是自然不過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