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淨沙·秋思
譯文及註釋
作者:佚名
譯文
天色黃昏,一羣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哀鳴。
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
古道上一匹瘦馬,頂着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淒寒的夜色裏,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註釋
⑴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鴉:黃昏時歸巢的烏鴉。昏:傍晚。
⑵人家:農家。此句寫出了詩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經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驛道(路)或年代久遠的驛道。
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瘦馬:瘦骨如柴的馬。
⑷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⑸天涯:遠離家鄉的地方。...
賞析
作者:佚名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淒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被贊爲秋思之祖這首成功的曲作,
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徵。
一、以景託情,寓情於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淒涼悲苦的意境。
中國古典詩歌十分講究意境的創造。意境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中的一個重要範疇,
它的本質特徵在於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與景能否妙合,成爲能否構成意境的關鍵。
清王夫之《萱齋詩話》曰:“情景名爲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
賞析二
作者:佚名
這首曲子的題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國文壇古老的傳統。
自屈原的《離騷》起一直延續到現在。《樂記》中說:“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意思是外物使人內心的情意活動起來。那又是什麼東西能讓外物動起來呢?
《詩品》雲:“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盪性情,形諸舞詠。”他認爲,這種能讓物動,
從而引起你內心感動的是‘氣’。那氣又是什麼呢?古人認爲,宇宙間有陰陽二氣,
是它們的運行才產生了天地萬物和四時晨昏。譬如:夏天陽氣最盛,所以草木茂盛。
但盛到極點就開始衰落,陰氣漸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秋冬之...
創作背景
分享自: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69349
更詳盡的分析,請登入以上連結分享。